5.3等腰三角形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掌握角的平分线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3.能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证明与计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及其应用.难点: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分类讨论题.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题组复习,通过题组达到巩固知识点和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构建知识框架——巩固知识点——考题精析——应用提高——反思提高”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学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开互动性学习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整个专题复习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特别是参与知识梳理、板演、纠错剖析、规范整理、总结归纳等环节,有效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完成导学案,必要时查阅教材.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明确要求师: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学习中经常用到,你知道在我们的中考中对该考点是怎么要求的吗?(多媒体展示中考要求)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掌握角的平分线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并会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生:(一生开头,齐读考试要求).设计意图:站在中考的高度,让学生明确本考点的考试要求,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又能给学生起到很好的导航作用,使本节课的复习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实际效果:学生阅读考试要求,明确了本课的复习方向.心中或多或少的对本考点的知识点及在以前的学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回忆.二、基础梳理,考点透视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等腰三角形,进一步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及方法.【教师板书课题:5.3等腰三角形】请同学们结合下列知识网络图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教师留给学生3分钟时间,让学生明白本章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多媒体展示)本章知识结构图设计意图:出示知识结构图让学生清晰、形象地了解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在此停留时间不宜太长,让学生有个大概的认识即可.考点统计(导学案提前下发,学生在导学案中填空.)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即等边对;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知识点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并且都等于.知识点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三边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知识点5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知识点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相等;到一条线段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处理方式:一生用展台展示自己的导学案,其余学生互查并纠正错误.师:用多媒体展示答案.1.①相等,等角;②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2.等边;3.相等,60°;4.①60°,②三,③相等;5.相等,距离相等;6.线段两端点的距离,两个端点距离.设计意图:在学生展示及其相互纠错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学习的知识点,把握复习重点,如有遗忘,借用课本或同学间交流进行补充.这样做既可以节省课上时间,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网络的理解.实际效果:通过上课时展示,学生间相互找问题互相纠正,基本上能够将语言做到规范,准确.这样做能够曝露出学生掌握存在的问题,比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对比纠正要好的多这样更能使学生感悟到知识的严密性,同时也节省了上课的时间.三、基础训练,互查反馈1.有一个内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A、钝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以上都不是2.下列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C、等腰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D、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3.如图,已知OC平分∠AOB,CD∥OB,若OD=3cm,则CD等于()A、3cmB、4cmC、1.5cmD、2cm4.如图,在△ABC中,A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