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专题一1.非金属总论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目前己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共有22种。除氢外,非金属元素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H元素在左上方。F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1)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为4~8个,H为1个,He为2个,B为3个),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2)与同周期的金属元素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较小,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表现氧化性。(3)最高正价等于族序数,对应最低负价等于族序数减8;S、N、Cl等还呈现变价。3.非金属单质(1)组成与同素异形体非金属单质中,有单原子分子的He、Ne、Ar等稀有气体;双原子分子的H2、N2、O2、X2等;多原子分子的P4、S8、O3、C60等。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常见的有O2、O3;红磷、白磷;金刚石、石墨、C60等。它们同素异形体。(2)聚集状态及晶体类型常温下有气态(H2、O2、F2、Cl2、He、Ne、Ar等);液态(Br2);固态(硫、磷、硅、碳等)。常温下是气态,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和部分固体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少量固体象硅、金刚石等为原子晶体,石墨为混合晶体。非金属单质的活动性有别于元素的非金属性。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同周期时,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同主族时,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弱。③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相近时,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间以强烈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如:按元素的非金属性:O>Cl;N>Br,而单质的活泼性:O2HClO3>HClO2>HClO,H2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