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走进分子世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过程和方法⑴能从课堂内外的活动中猜想出物质的结构模型,并从中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⑵知道分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液、气三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引入新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入)师:在蒸发皿中到人少量白醋进行加热问:同学们闻到了什么气味?生:是醋问:醋与同学们之间有一段距离,为什么我们还能闻到醋的气味?生:答(有鼻子或有味觉等)问:你看到醋跑到同学们的鼻子里去了吗?生:没有问:可是为什么我们大家都闻到了醋味?生:------引导:例如空气,我们看不到,摸不着,可是它确实是存在的,从而让学生了解在我们身边除了空气还有其他看不到的东西,引入今天的新课。(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回答进行引导)师:同学们都知道,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有许多物质人们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如:山脉、桥梁、大海、森林、高楼等。有一些物质我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通过别的器官感觉到它的存在,如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在呼吸时便可体会到空气的存在。但是还有一些物质,我们即看不见、摸不到,也无法通过其他的器官感觉到它的存在,那我们又如何来认识和研究这些物质呢?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的呢?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间接研究的方法,十分有效。那就是先根据一些已有的现象和经验,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然后进行各种实验去收集证据证实这种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下面就让我们按照科学家的这种思路来认识物质的结构。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章: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三、新课部分活动7.1选择一种模型:观察1师:用炭素笔(或粉笔)在白纸上画一笔,再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笔迹进行仔细观察,会看到些什么说明什么?生:能看到十分细小的炭的颗粒。屏显:现象:会看到炭素笔形成的笔迹是由一个个小颗粒组成的。说明: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观察2:一杯染色的水,从外观上看是连成一片的,用吸管吸取少量的水,吸管里有一段水柱,(一滴滴的挤出),看到什么现象?说明水也可以分成无数小颗粒。观察3: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说明什么?生:答屏显:现象:看到高锰酸钾颗粒变小,整杯水变成紫红色。说明:水与水(小微粒)之间有空隙。观察4: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和混合前相比的总体积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生:答屏显:现象:水与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说明:水与水之间有空隙,酒精与酒精之间有空隙。师:科学家们根据上述的现象,设想了三种物理模型。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模型3固体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去。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最合理的模型,对上述和现象2和3进行解释。(讨论2分钟后回答)学生1:选择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高锰酸钾在水中溶化成十分微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水充分的混合后使水的颜色变红。学生2:选择模型2,由于颗粒之间有空隙,所以水的微粒和酒精的颗粒互相进入了对方的空隙中,所以混合以后的总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师:如学生选择另两种模型可以问其他学生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对于其他的模型也应进行鼓励,但应给学生指明模型2是最合理的。师:科学家们经过世世代代的研究发现,物质的确可以分成十分细小的微粒,但如果一直的分下去,物质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如水分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失去了水的性质了,也就是说水已经不是水了)于是科学家们就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分子。板书:一.分子的定义: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分子。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