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拣麦穗教案一.教学目标:1、欣赏朗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通过品味文章语言,体味散文的思想性、文学性。3、通过拓展探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与人之间纯朴的人性美和诚挚的感情。三、教学思路:整体感悟——研读赏析——探究练习四、教学过程:预习:(1)疏通全文,给三个部分拟上小标题。(2)结合文章标题思考:谁拣麦穗?拣麦穗目的?实现了吗?.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主题是什么?(3)请分别概括“我”和卖灶糖老汉是什么样的人?如何理解两者的关系?(4)请同学们找出一段你认为描写精美的文字品味,谈谈你对作者“细腻深挚,优雅醇美”文风的理解。1、[新课导入]: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她曾经说过:“文学对我不是一种消愁解闷的爱好,而是对种种尚未实现的理想的追求,愿生活更加象人们所向往的那个样子。”那么她向往的生活,追求的理想又是怎样的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时光。2、[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会想起些什么?参考:写一个小女孩的童年梦想。恬淡宁静的乡村往事。略带伤感(2)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课文已自然地分成三个部分,你能给三个部分拟上小标题吗?参考:姑娘们拣麦穗/我要嫁卖灶糖的老汉/卖灶糖的老汉去了或:姑娘们的梦想/我的梦/梦幻的破灭)(3)请读准下列加点的字并注音:拣(jiǎn)麦穗(suì)挎篮(kuà)遐想(xiá)田埂(gěng)磕(kē)碰戏谑(xuè)害臊(sào)山坳(ào)疙瘩(gēda)蚂蚱(màzha)蹒跚(pánshān)颤悠悠(chàn)积攒(zǎn)痴想(chī)歪歪趔趔(1iè)茸毛(róng)3、研读赏析(1)结合文章标题思考:谁拣麦穗?在拣麦穗时她们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两者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主题是什么?(明线,暗线)第一部分:叙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幻梦以及幻梦破灭,姑娘们拣麦穗或姑娘们的梦想;第二部分:回忆“我”童年拣麦穗的幻梦以及得到温爱,我要嫁卖灶糖的老汉或我的梦;第三部::卖灶糖老人的离去,“我”渴望爱的幻想破灭,卖灶糖的老汉去了或梦幻的破灭明线:拣麦穗;暗线:爱。汇成一曲催人泪下的人间挚爱的歌.用心爱心专心主题:这篇叙事散文,以童年女孩“我”的天真单纯的视角,记叙了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小女孩的失落的梦,同时向人们展现了一充满爱与美的童年世界,是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颂。(板)`(2)分别概括“我”和卖灶糖老汉是什么样的人?怎么理解“我”的梦想——要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汉?(找出文中描写我和老汉的描写:动作、神态、语言、心理)从描写中看出我是一个很可爱又很天真无邪的小孩。不懂事、贪玩、天真无邪、很可爱、但又孩子气。从“我”与老汉的对话中,也可看出“我”的率真、孩子气的特点。(天真无邪、向往快乐美好、可爱、真挚)老汉是一个十分慈祥和善的人,以卖灶糖为生,勤劳而乐观,对“我”很好,能安慰“我”,给我灶糖吃。在“我”眼中,他是个挺不错的人。“他那样朴素地疼爱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貌丑、慈祥、孤独、纯朴、善良)卖灶糖的老汉听说“我”长大后要嫁给他之后,虽然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小女孩童真的感情慰藉了这个孤苦老汉,他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小女孩纯真的感情,每逢经过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她,因为卖灶糖的老汉对“我”的疼爱不仅是带一些小礼物给“我”如此,还表现在尊重“我”的内心上,他保护“我”的感情,在“我”懂事知道害臊后,不再称“我”是他的小媳妇。他的爱带着无私的性质,他疼爱“我”,还因为“我”是个“贪吃的,因为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孩子”。正因为“我”天真,“我”才有那样一个天真的想法。“我”的梦想和一般农村姑娘的梦想不同,更让人同情,“我”也因此得到了老汉的爱护。这是纯洁美好的感情。(3)课文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