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精神课题名称我们的民族精神科目政治年级高二适用班级必修3三单元(章)七课(节)教学时间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涵义2、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明确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知道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4、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5、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6、了解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顾全大局的情感,坚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难点结合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三、教学过程预设环节名称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形式学生活动方式教学设计意图导入引入课题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龚全珍——将军梦,守护情这些人物都有一颗善良无私奉献的心,都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并总结归纳:2、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梦路看了这些材料,同学们能说说这龚全珍老人为什么让人们感动吗?有一种执著的奋斗、进取精神。从他们身上,折射出一种民族精神,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环节1与第六课中华文化建立联系并回顾相关知识点教师提问:1、中华文化的特征2、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3、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学生复习第六课并回答问题通过对第六课的巩固复习建立与第七课的联系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2、中华民族永不泯灭的原因环节2是什么(含义)1、民族精神的含义2、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教师活动一:引导学生看专家点评。教师活动二:引导学生看教材两组镜头:“中国的脊梁”和“三位航天员与三位潜航员互送祝福和问候”学生活动一: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学生活动二: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归纳观点,得出结论。环节3是什么(内涵)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教师活动一:土尔扈特部归顺记教师活动二:世界宝鼎教师活动三:“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典故名言教师活动四: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学生讨论一:说说土尔扈特部东归展示的是什么精神?学生讨论二:结合历史和现实的事例,你能对世界宝鼎作出自己的说明吗?学生讨论三:说出这些典故的来历,并说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学生讨论四:你能找出在历史上和屈原具有一样热爱祖国的名人吗?并说出他们的故事。1、团结统一(历史起源与现实的作用做阐述)、2、爱好和平(历史的好习惯—礼仪之邦与现实的好作风—我国的外交政策,回顾必修2)、3、勤劳勇敢(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的坚持与发扬)、4、自强不息(体现及实践运用的结果)。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环节4是什么(部分具体内容)3、中华民族精神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教师活动一:欢腾的中华世纪坛教师活动二: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在改革开放时期到延安两位诗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