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VIP免费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1/44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2/44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3/44
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鉴赏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要求考题示例常考题型预测热度诗歌的形象概述形象特点D级2019课标全国Ⅰ,14—152019课标全国Ⅱ,14—152019课标全国Ⅲ,14—152018课标全国Ⅰ,14—152017课标全国Ⅰ,14—152015课标全国Ⅱ,8—9选择题主观题★★★★★诗歌的语言分析语言风格或特色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形象的方法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通过对写景或叙事的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解读《考试大纲》对古诗鉴赏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级。(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等。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炼字”“炼句”和语言特色。表达技巧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章法和技巧。【真题探秘】(2019课标全国Ⅰ,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9分)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江水,苍然何郡山?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向来万里意,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今在一窗间。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众木俱含晚,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赏析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淡中见新奇。古人认为“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简斋此诗,可证此论。该诗自然至极,淡泊至极。然而这淡泊却是“豪华落尽见真淳”之淡,是“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淡。绝非索然寡味,深远就寓在这淡泊之中。无限的绚烂,也融于淡泊之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有味。“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起笔两句,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意境全出。三、四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承接上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山水而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而发。五、六句“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其物与心之互相感发的关系,至此已脱颖而出。孤云遂不还。孤零零的云朵还没有落下去。此中有佳句,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断不相关。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注]许道宁:北宋画家。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之引发。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又都在不言之中,真所谓“尽而不尽”。创作背景《题许道宁画》是宋代诗人陈与义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艺术风格、构思、诗句内容及意蕴等方面的鉴赏能力,体现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的学科素养,陶冶审美情操。C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诗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是把画作比喻成一扇窗,诗人通过这幅画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辽阔。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分析诗句含意及诗人的情为一首题画诗,当作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诗人所题之画疑为许道宁的《渔父图》(又名《秋江渔艇图》《渔舟晚唱图》)。此诗首联、颔联写画中山水,尺幅有万里之势;颈联写暮景,回应“苍然”;尾联写作诗,谓画中景非笔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课标专用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