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7页1应用范围1.1本《规定》适用于陕西省沉积钒矿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及分类。1.2本《规定》作为陕西省沉积钒矿地质勘查工作设计编制及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勘查工作验收、地质勘查报告评审的依据。1.3沉积钒矿矿山扩大勘查或提高地质勘查资源储量类型的可以参照使用。2编制依据2.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以下简称《分类国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6月8日发布。2.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以下简称《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年8月28日发布。2.3陕西省沉积钒矿勘查、开采经营的基本情况及省外典型矿床勘查、矿山开发经营经验。2.4实施本《规定》需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见附录2-1。3各勘查阶段目的任务3.1预查阶段收集预查区以往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物化探、地质矿产研究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矿产预测,野外踏勘,通过极个别工程采集有关样品,初步了解预查区地质特征及矿产资源远景,与相同含矿层位,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当估算参数可以取得时进行预测的钒矿资源量估算,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3.2普查阶段在勘查区内开展比较系统的地质、物化探工作及少量取样工程,达到普查地段要求,对普查区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作初步了解,大致了解勘查区矿产地质特征,估算推断的钒矿资源。进行概略研究,作出是否值得进一步工作的初步评价,有详查价值的提出详查地段范围和进一步工作意见。3.3详查阶段在勘查区内进行全面的地质详细普查工作,通过地勘测绘、地质填图、物化探工作、探矿工程、水工环地质调查、采样化验、矿石选冶试验等项工作,基本查明矿体空间分布、规模、矿石特征及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最高控制程度要达到详查地段要求。估算控制的、推断的钒矿资源,进行可行性评价,划分经济意义种类,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提出进一步勘探的依据。3.4勘探阶段在勘查区内通过详细而全面的勘探工作,详细查明矿体的空间分布、产状、规模、矿石可利用性、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最高控制程度要达到勘探地段要求。圈定首采区,估算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钒矿资源。进行可行性评价,提供全面的经济指标,划分经济意义种类及资源储量类型。最终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4地质勘查工作及研究程度4.1预查阶段4.1.1地质调查区域地质图选用1∶200000地质矿产图,通过补充反映区域基础地质特征及区域成矿带(区)范围和预查区范围。预查区地质图选用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或1∶50000地质草图,反映同比例尺要求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基础地质、矿(化)体、物化探成果、找矿标志。研究区域地质、勘查区地质、成矿区(带)特征,初步总结成矿规律、控矿作用,根据地质条件、找矿标志,预测成矿区(带)。第2页共17页第1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7页4.1.2收集研究预查区以往地质矿产、物化探成果、社会、经济资料,根据矿产预测成果,进行野外踏勘或少量地质、化探工作。收集研究共(伴)生矿产资料及矿山开采技术条件资料。圈出进一步普查区,编制1∶50000或1∶10000钒矿资源估算图,估算预测的资源量。4.2普查阶段4.2.1地质调查区域地质图选用1∶200000地质矿产图,反映区域基础地质特征、物化探成果及成矿区带宏观特征和勘查区位置范围。勘查区地质研究一般用1∶10000地形地质图或地形地质草图,反映勘查区地质基本情况,矿体分布及特征,重点反映成矿控制条件、矿化富集规律的地质要素和标志,表示勘查区范围、各种勘查工作。矿床(体)地质图选用1∶10000或1∶2000地形地质草图,反映矿体规模、产状、分布范围及勘查工作。矿体、探矿工程、取样点、主要地理、地质要素测绘成果精度要符合《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中表57的要求。4.2.2地表要有2-3条剖面工程控制,剖面间距不大于1000米,至少有一个深部验证工程。各工程中系统采样,首先进行光谱全分析,凡是达到边界品位要求的作为基本分析项目,用组合样分析伴生组分。按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