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9月24日,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联合北京银行上海分行共同举办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首席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隆重召开。和讯网作为协办方全程图文直播。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自贸区最重要的两点是金融的自由化和政府的改革。而对于跟香港的关系,他认为,上海自贸区完全可以高调宣传自己的角色和未来要承担的作用,实现改革成功,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对香港来说是最大的红利。上海自贸区跟香港的竞争是必然的,竞争本身不可怕,除非对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没有信心。上海自贸区跟香港是有分工的,投资了上海自贸区,持有的是人民币的资产,那么怎样规避人民币的汇率?这个对冲工作可能主要是在香港,因此上海自贸区不会取代香港,反而会使香港更具竞争力。上海自贸区的特点是开放,是向外,而香港的未来增加竞争力是向内,香港必须要跟珠三角实现一个有效的整合,才能够充分分享国内经济改革成功的红利。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上海自贸区最大的核心问题就是离岸与在岸资金的管道问题,自贸区里面资金怎么流到在岸市场,在岸市场的资金如何流到自贸区内。目前我们国家的人民币项下的资本管制已经大幅放开,等于说你如果想用人民币到海外去投资,基本上不应该受到任何的限制。在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比如说刚刚自贸区建立的时候,里面的人民币资产,如果没有利率汇率的管制,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在自贸区人民币的汇率也好,利率也好,将会飙升到很高,我们又没有人民币项目下的管制,是不是大幅的人民币资产会流入自贸区,这是一个我们可以考虑的问题。当自贸区里面的人民币非常多的时候,同时自贸区的企业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多,有人民币过剩的问题,那么在人民币的利息在自贸区里面变得很低的时候,这个大幅的人民币会不会回流到在岸市场,这里面管道问题就是我们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如果管控得不好的话,我们很容易看到资本在短期之内将会从自贸区大幅流入到在岸市场,或者是在短期之内资本大幅从在岸市场流出到自贸区内。在这样的一种过程当中,会对我们在岸的金融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现在的国际金融环境普遍资金宽松,我们怎么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机制来防止金融套利的发生也值得思考。此外,他指出,更重要的是,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一定要使中国国内金融改革加速,如果说我们下一步国内金融不改革的话,将会造成很多的扭曲,如果再把资本账户打开,那么这种金融风险将会变得更加大。其实现在这种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模式跟传统的金融改革模式还是不太一致的,从一些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来看,首先所做的是改革国内的金融市场,使国内的银行机构能够得到强化,建立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同时也鼓励资本市场的深化,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比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才会产生。如果有这样的一些先决条件之后,再打开资本账户的管制,这样的一种所谓的渐进式的金融改革方式,才会有一个更加有效的作为。“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在进行国内金融改革,同时进行资本账户改革的过程中,60%的国家都出现了一个国内金融的危机,我们在这方面对于风险的管控方面,也应该更加注意。因此,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金融稳定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带来挑战。”刘利刚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上海自贸区的新机遇至少有四个方面,包括贸易、航运、金融和航运金融。对自贸区的建设他提了几点建议:一是自贸区的制度设计要与国际接轨,二是金融改革要到位,最主要的是宏观管理、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下可兑换。连平强调,区域内的监管设施也应改革,比如取消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存贷比的管理。此外,连平还指出自贸区可能存在的两大风险点。“自贸区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资本流入一个境内的跳板?我个人想了一下,我觉得这里有两大风险关注点:一、与经常项目有关;第二、跟金融资本有关的。从银行对离岸账户管理的十几年的经验来看,金融和资本这一块的管理,总体风险可控,这十几年来谁也没听说过离岸银行出现过大规模的流入,但是经常项下有涉及到资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