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选择题命题点组合练(三)(2019·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前演练)读某区域等值线图,且等高距与等深距相同,回答1~2题。1.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为丘陵区适合种植茶树、苹果等经济作物B.甲处与乙处海底的相对高度最大是548mC.在A、B、C三地中,选择C处建设大型港口最佳D.乙海域的海底地形为大陆坡2.下列诗句能够正确描述图示季节的是()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B.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C.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解析:1.C2.A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不适合种植苹果等温带水果,故A错误;甲处海拔在200~250m之间,乙处的深度在-200~-150m之间,故甲、乙之间的相对高度在350~450m之间,故B错误;C处为海湾,等深线密集,深度较大,适合建设港口,C对;乙海域的海底地形为大陆架,D错误,故该题选C。第2题,由图中该季节的相同等盐度线较年平均等盐度线距河口海岸线较远,说明该季节河流径流量大,陆地淡水注入较多,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可推知该季节为夏季。B选项和季节无关,C选项为春季,D选项为秋季,A选项表示夏季,故选A。(2019·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测评)如图示意渭河某河段南岸7个阶地的拔河高度(拔河高度是指河流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每个河流阶地均上覆黄土,黄土层底部为古土壤层,古土壤层下面为河床相砾石层。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影响。河流阶地下切形成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河流堆积发生在冰期,湿润的气候影响河流的下切。据此完成3~5题。3.近870千年来,该河段地壳抬升幅度最大的时期形成的阶地是()A.T4B.T5C.T6D.T74.河流阶地形成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的主要原因是()A.流量增大B.流速减慢C.含沙量增大D.水位下降5.每个阶地的黄土层()A.形成于寒冷的冰期B.形成时间较同阶地的古土壤层早C.形成时砾石层裸露D.利于开挖成本较低的窑洞解析:3.B4.A5.A第3题,通常,地壳抬升幅度最大时,河流下切作用最强,阶地的拔河高度变化最大。读图可知,近870千年来,该河段由阶地T4到T5地壳抬升幅度最大,该时期最后形成的阶地是T5,故B正确。第4题,冰期时,寒冻风化作用强,河流中水量少,大量风化物被带至河流中,河流中上游发生大量堆积;间冰期时,河流水量增加,河流中上游发生下切侵蚀形成阶地,故A正确,B、C、D错误。第5题,渭河位于黄土高原的南部,黄土高原因风力堆积而成,因此这些阶地上的黄土来自于风力堆积。由此可推测每个阶地上的黄土层应该是在降水较少、风力强劲的冰期沉积而成,故A正确。黄土层底部为古土壤层,因此黄土层形成时间较同阶地的古土壤层晚,故B错误。砾石层位于古土壤层下部,而黄土层位于古土壤层上部,故C错误。并不是每个阶地的黄土层都利于开挖成本较低的窑洞,故D错误。(2019·四川省成都市三诊)雪线是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如图是依据我国某山地众多山峰雪线的高度绘制而成的雪线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6~8题。6.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B.武夷山C.南岭D.横断山7.27°N附近雪线低,主要影响因素是()A.降水B.纬度C.坡向D.植被8.图中30°N附近山麓地带可能为()A.湿热环境B.干冷环境C.干热环境D.冷湿环境解析:6.D7.A8.C第6题,该山地在27~33°N之间,海拔可高达5000m以上,四个选项中只能是横断山。第7题,横断山区南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降水越多、雪线海拔越低,故选A;纬度低,气温高,则雪线海拔高,排除B;坡向跟纬度无关,排除C;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可排除D。第8题,30°N附近,本身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再加上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夏季风翻越山坡后下沉形成焚风效应,降水少、气温高。所以山麓地带为干热环境,故选C。(2019·山东省四校联考)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其含量与气候、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等有关。如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0~10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