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接着出示条件: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5、看一看。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2、完成“试一试”第2题。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3、完成“练一练”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学生小结四、总结谈话《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3页例5【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________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学情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2.议一议:笑笑和淘气走路上学用的时间:6分钟、8分钟,他们两人谁走得快呢?3.算一算,比一比继续出示420米、640米,(板书:路程)现在,你能准确地比较出谁快谁慢了吗?4.汇报反馈:笑笑快。5.初步理解“速度”含义,引出“速度”一词。6.揭示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二、激活内需,目标导学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什么方面的知识?2.出示学习目标三、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1.写法、读法教学:70米/分,读作70米每分;80米/分,读作80米每分2.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3.练一练:(1)一辆自行车2小时行驶16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2)国产小型飞机6分钟飞行了48千米,飞机的速度是。(3)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40千米,飞船的速度是。4.设置冲突,引发问题,进一步体会速度的含义(1)它们的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