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背诵策略与多媒体教学,促进大学英语学习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把中国传统语文学习中的背诵作为一种学习策略,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环节,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关键词:背诵,多媒体教学,英语学习一、引言(一)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其现状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至今在汉语教学中广为应用,而且作为一种能力要求,在考试中常加以检查。而英语教学同属于语言教学,有着和我国语文学习相同的规律。背诵是许多中国的优秀英语学习者都曾经用过或主张使用的方法之一,如林语堂、赵世开、许国璋,陈冠商等许多语言界的老前辈都是英语背诵的实践者和受益者。[1]此外,我国一些英语教师和专家也做了深入的实证研究,对背诵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了实验和实证。(丁言仁、戚焱)[2],王晓燕[3],董卫、付黎旭[4],龙献平、黄光大[1],邓鹂鸣、王香云[5],何智林[6]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背诵对增强语感、克服母语干扰,提高学生口语和写作能力以及培养学习者的自信心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及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新模式逐步普及,背诵这一传统的语言学习方式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遭到质疑和批判,也日益受到学习者的轻视。何家宁的英语背诵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经常背诵英语的大学生并不太多,而且主要是背诵单词和短语,大学教师较少要求学生背诵英语。[7](二)多媒体教学的利弊2004年1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课堂模式。”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集合声音、文字、图像、等元素,根据课堂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语境,学生不仅可以和多媒体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身临其境地体会真实的英语情景交流,感受英美国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而且因特网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8]然而,新技术的尝试应用到发展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经验,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多媒体英语教学虽然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形象化的语言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但是,多媒体教学缺乏师生交流,内容过多、学生难以把握重点,消化教学内容,教学课件过于花哨、分散学生注意力等弊端也暴露了出来。本文旨在探讨在运用新的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背景下,如何积极保留我国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并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优化背诵策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二、把背诵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1982)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实现的。因而教学的主要精力应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语言输入上,以促进语言习得,最佳语言输入必须是:1)可理解的,2)大量的,3)有趣的。背诵可以反复地接触语言材料,加深理解和积累语言知识,把握语音、词性、词义、语法、语用等语言信息,从而达到强化语言输入的目的。加拿大语言学家Bialystok(1978)区分了两种语言知识:显性语言知识和隐性语言知识。显性语言知识指存在于学习者意识层中的所有目标语知识,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隐性语言知识是指存在于学习者潜意识中的那些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即我们常说的语感。隐性语言知识越多,熟练使用目标语的程度就越高。背诵能够通过反复强化把原来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随着背诵输入的不断增加,学生对所学目标语现象的敏感度将会不断增强,语感将不断增强,口语和写作能力也将不断得到加强。[6]英语在中国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课堂之外缺少语言环境,缺乏实践的机会。课堂内教师和学生都是中国人,虚拟一个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也是困难的,同时课堂上有限的输入,班级学生数额大等因素也制约学生实现自由交际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的情况下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必然会产生大量不规范的语言输出。而背诵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