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走近生本走进科学VIP免费

走近生本走进科学_第1页
1/2
走近生本走进科学_第2页
2/2
让生本点燃学生科学探究的火花山丹县南关学校陈桂花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参与,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生本教育理论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这种学习方式,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的火花,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一、引发问题,体验探究的过程“科学始于问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问题开始经历过程。引发问题,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某种现象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以教学《压缩空气》一课为例。一上课,教师可出示一支空气枪,“啪”的一声子弹射了出去。“想玩吗?”“一边玩一边想有什么问题?”这样学生探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并且学生在兴致勃勃地玩空气枪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因为一部分学生玩成功了(空气枪的子弹能射出去),而一部分学生没玩成功(空气枪的子弹不能射出去),这样学生就能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子弹为什么能射出去?”“子弹为什么不能射出去?”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兴趣盎然地进入了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引发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某种现象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也可以运用悬念、实验、故事、录像、描述、游戏等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还可以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二、创设活动,培养探究意识生本教育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小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在科学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合作活动,可促进探究意识的提高。如教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教师安排了“比较10粒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活动。活动前,教师问学生,一个人可不可以完成这一活动。学生肯定地说:可以。于是老师请学生来说说具体的操作过程。学生介绍:一个人拿着10粒栗子跑到二楼,把它们分别从2楼掉下来,然后跑下楼,找到10粒栗子,再用皮带尺测出栗子滚动的距离。这位学生话还未说完,下面就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想我们小组四人合作来完成这个活动就方便多了,可以这样做,一个人在楼上把栗子掉下来,二个人在下面测量,一个人做记录。这一意见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这一小小的插曲虽然花了些时间,却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三、多元评价,激发探究兴趣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的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适当的评价语言,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学生愤悱之时指点迷津,使学生思有路,说有术,使课堂曲径通幽,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生本课堂中的评价形式是多元的,除了老师的评价,还可进行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尤其是生生互评更利于学生兴趣的调动。生本学习小组中每一个小组设立的评分员,可以根据成员在小组合作时的学习态度、实验能力、参与率、交流的质量等进行公平公正的评分。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赞赏别人的同时,也学会面对自己的不足。四、有效指导,培养探究能力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阅读、研讨,自己设计实验。具体做法是:把实验的目的、名称、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要素设计成空白实验报告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阅读、思考、研讨,共同填写实验报告,等于是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操作、观察、分析。例如,在《摩擦现象》一课中有关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我设计了一些实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了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填写有关内容。教师巡堂只作启发和点拨。在确定了实验步骤后,各小组按照自己确定的方法独立地操作、记录和分析。在这个实验中,各小组通过分析自己的数据,很容易地得出了结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走近生本走进科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