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研究作者:冯海燕单位:高新区马营镇燃灯寺小学联系电话:15291731869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家庭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越来越重视,但是农村孩子由于家长外出工作、教育观念淡漠等原因,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落后于城市孩子。所以学校教育就在培养学生习惯方面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农村小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数学习惯?通过我们的观察、研究、实践,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习惯;既是一种智能,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如何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我们认为应该从培养以下习惯入手:1、认真书写的习惯。数学计算其实是一种精细、严密的思维过程,而这个思维的结果在小学学习中,往往要通过书面形式呈现出来,列式、计算都不能有一丝差错,所以,认真书写是计算准确性的基本保障,平时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符号、每一步计算过程,清楚、明了的书写就可以保证学生的思维也能清晰、畅通,从而提高计算效率。2、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我们的教学中,数学学习不好的学生,大部分是在解决问题方面有困难,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方法,不明白题意,故而不会解答。“审题”,应该是审清题意,它包括题目内容、题目列举的数量关系等。所以,应该指导学生按照读清题意——理清关系——分析思考的步骤来审题。(1)、读清题意。要求学生把题目读顺,把重点字、词以及关键句子轻轻地用笔和符号勾勒出来,若有隐含信息,则多读几次,对题目形成一个全面的了解,完全弄清题意。切忌囫囵吞枣、不知其意就动笔。(2)、理清关系。应用题中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其中包括很多学生已知的定理、公式,要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找到重点字、词,如:甲比乙多(少),甲是乙的几倍(几分之几)等,理清关系,再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解答。另外,运用示意图来解题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示意图比较形象、直观,从示意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清关系。所以,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用画图来帮助学习。(3)、分析思考。学生在读懂题意、理清关系之后,还需进行一次分析和思考,对之前题意和数量关系的理解进行深层次的验证之后,就可以动笔解答了。3、规范格式的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在数学作业书写中,必须遵循数学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认真、严谨、规范的处事态度,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低年级开始,对于书写格式的要求必须严格,如:竖式计算时,数位一定要对齐分数书写时先写分数线;脱式计算时,等号与等号要对齐;解方程时必须写“解”;答语要完整等等。4、认真检验的习惯。二、独立作业的习惯小学数学大力提倡独立自主学习,避免学生养成学习依赖性,在完成作业时尽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完成作业,可以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自主完成作业,真正提高学习效率。1、在学校,一般性题目都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促使学生发展独立思维能力,打好数学学习基础。比较复杂、需要探究的题目则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2、与家长联系,交流教育方法,不提倡家长陪伴学生作业,提倡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只需要督促、检查孩子的作业或者对个别题目进行指导和帮助。避免学生在家里养成依赖家长的习惯,避免孩子失去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善于思考的习惯思维活跃的人一定是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而独立思考不仅仅是孩子必须的能力,也是一种需要在教学中培养的习惯,尤其是要学好数学的孩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