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国培感言数学是小学中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许多学生学起来觉得没有其他学科趣味性那么强,因为数学是比较枯燥的数字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初学者而言,他们会觉得有点难,从而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因此,作为一名小数数学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自己的学生学好这门学科。从为学生的个人数学能力发展着想出发,以培养出成绩优秀、思维能力强、有足够的基础应付初中高中数学教育甚至更高层次的教育为目的,从总体上抓住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一、培养学生兴趣要使学生学好数学,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使学生爱上学习这门学科。然而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却是数学教育最最基本的东西,没有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的潜力将会被完全的限制,更不用说什么开拓思维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我们可以提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同样要给予评价,要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从而从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数学看起来是一门很严谨很刻板的学科,但数学却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多题虽然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却有许多种不同的解法,不同的解法反映了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一是靠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靠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2.避免学生的“惰性思维”求异思维是创新的灵魂,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学生的“惰性思维”。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思维,而是教师掌握着学生的思维路线,规定着思维方向。教师处处为学生铺路、架桥。这种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扼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他的创造力。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完整的创造思维,应是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而实际学习中学生的“集中思维有余,而发散思维不足”,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总之,小学数学教育目的的构建必须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出发,全面认识数学的本质,实现数学价值的整合,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改革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大胆尝试新方法,不断探索更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法,直到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