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之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湖北省团风中学张岳林一、改变复习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卷的考试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关于基础知识部分:大部分学生得分较好(平时都训练过)。2.关于处理方法部分:大部分学生得分一般(平时训练过,但高考稍微作了改变)。3.关于思维能力:大部分学生得分很差(平时没训练)。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高三一年的复习,使学生的知识更全面,解题速度更快,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没有更大的提高,很值得怀疑。我认为有必要改变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高三复习课,只需具备四个“有”:“有归纳”、“有广度”、“有深度”、“有习题”就是一堂达标的课,标准是没错,但在表现形式上仍是以“满堂灌”为主,好比是老师拉着学生走。我认为可以改变,一堂课45分钟,前20分钟可以让学生自行熟悉以前遗忘的知识,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后25分钟则专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种安排下,一堂课学生自己去记知识,自己去归纳知识,自己去想知识,真正变成了学生为主导,关于教师在后半堂课提出的问题,绝不是简单从资料书上抄几个习题,而是能体现出整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考点,要有诊断性,更要有梯度、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夯实基础,狠抓重点1.夯实基础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化学题目分析,绝大多数化学试题都是基础题,来源于课本,所以要从题海中回归课本,认真研究教材的每一个细节和要求,让学生以点带面,然后由面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2.狠抓重点《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在学习能力层级上属于综合应用,此内容在高考考试中约占30%~40%,如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是高考“热点”之一,它能有效考查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水解平衡、pH值及各种守恒关系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还有比如1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每年必考,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在上复习课时、在平时的训练、平时的周考、月考都要体现出来。还要注意化学平衡有关图象的分析以及计算等等。3.关注实验题总体来说,学生的实验题得分较低,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在高一、高二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少,就算是动手做实验,也是按部就班、走过场,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所以导致在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过程完整性大打折扣,因此实验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仪器仪器是实验的根本,掌握一种仪器在整套设置中的作用,或一种仪器的多种功能,或多种仪器同一用途,然后举一反三。2.加强实验设计训练根据实验习题的要求,设计出实验方案让学生限时限量训练,实验设计题型大致分为:制备实验方案设计、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物质鉴别实验方案设计,其它题型不外是在此基础上的变形,另外应注意开放性实验试题。三、关于教材的处理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在三本选修教材中选择一本,有一部分学校选择有机化学,理由是非常有规律,容易得满分,有一部分学校选择物质结构,理由是上手简单,在高考特定环境下,一提笔就可以做,这也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这两种选择都各有风险,有机是可以得满分,但是很难上手,在高考特定环境下,有可能不得分,只选物质结构,万一出了有机,比如今年就出了有机实验题,我们学校就吃了很大的亏。我建议两本书都选,进可攻,退可守,可以规避风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