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训练朱玲20090144007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9级3班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出自《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下面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淡一淡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和意图。一、说教材和学情(一)教材地位及作用《寡人之于国也》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寡人之于国也》被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篇,对于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浅易文言文、提高翻译能力和鉴赏能力都是一个关键所在。(二)学情分析1、优势:高中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一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积累。2、劣势:还没有到达对文言文进行独立疏通赏析的水平。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文特殊词句的用法。2、把握课文立论的方法和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翻译能力。2、提高深入赏析文言文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启发式——整体感知讨论式发现法比较法——拓展——鉴赏归纳法发散法——总结(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思想以及“王道”的真实意义和具体做法。依据:①新课标:阅读浅易文言文,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②单元要求:阅读时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一)说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特殊文言字词句的用法。2、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3、赏析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二)说教学难点琢磨课文立论的方法和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依据:①新课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②单元要求: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还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四、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美读教学法启发式点拨法讨论法比较法依据: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子②善诱者,善导——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二)说学法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发散法依据:①新课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②俗话说:“得法者事半功倍”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联系实际依据:①铁匠在打铁前,必须先把铁烧热——夸美纽斯(捷克)②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姆(美)依据: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区别孟子与《孟子》。(三)整体感知1、熟悉课文:通过范读和齐读疏通字音障碍。2、把握全文大意:借助注释和老师点拨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依据:①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中突出整体感知。②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四)深入赏析:1、梁惠王是如何提出自己的问题的?2、孟子是如何引导梁惠王否定了他自己的观点?3、孟子是怎样阐述自己的意见的?依据:①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②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形式上——语言(感悟语言魅力)内容上——思想(结合《齐桓晋文之事》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五)艺术赏析,品味语言赏析孟子散文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交流探讨完成。加深对本文语言运用逻辑性强的印象以及借鉴其语言运用的艺术。依据: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六、说归纳小结①总结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的治国主张。②总结孟子散文的特点及其论辩逻辑。七、说拓展训练和作业安排拓展训练:谈谈孟子的“王道”措施与当今生态的关系。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3、总结本文的特殊字词句,独立笔译《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最后两个自然段。依据:①学习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②新课标: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一说板书设计:仁政王道之始王道之成谷木材不可胜食不可胜用民养生丧死无憾五十者衣帛七十者食肉数口之家无饥爱亲敬长不王者未之有也斯天下之民至焉鱼鳖八、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