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新《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此,笔者谈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让任务型教学模式更富实效的几点做法。关键词:任务型教学、真实、实践、全员参与、创造、评价、课外延伸21世纪是发展的时代,挑战的时代,竞争的时代。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翻开了新的一页。国家从2001年开始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落脚点"和主阵地。新《标准》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要坚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此,笔者谈谈自已的具体做法。一、坚持任务设计的真实性任务型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为了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任务,摆脱传统的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使课堂语言活动近似于习得过程。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与其生活相关的任务型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论是情景对话,讲英语故事,英语演讲,做游戏等直接交际,还是收看收听英语材料,阅读英语文献,网上互联等间接交流,语言素材要尽可能真实、地道、典型,来自于真实生活的需要,符合人们的生活实际,以便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真正地参与,真正地操作,用英语去完成真实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产生真实的体验,感受到情景的真实,任务的真实(而不是模仿,准交际),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二、坚持任务执行的实践性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去实现任务的目标。任务执行注重实践性,就是要求全员参与,充分实践,展示个性,充分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学生一般都有好奇心和尝试心理,他们很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更想亲口尝尝"梨子"的味道。实践活动中有大量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愿望和心理需求,可以使他们在"尝梨"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主张和见解,找到新的办法。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深刻的体验得以强化,其学生积极性也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受到不同程度的激发。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偏向和不同的发展水平,在实践中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设计任务"调色大比武",利用色彩三原色的原理,让学生自己动手调色,掌握表示颜色的词汇,同时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审美情趣,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如制作各种节日贺卡,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掌握各种节日的表达形式和贺卡的书写格式。知识始于实践,"做中学"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要旨。三、坚持任务活动的全员参与性坚持任务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要考虑任务的难度,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适合所有的学生,吸引全体学生参加,而不是仅仅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这样,任务型教学模式也就不会流于形式。教师可以把活动设计成若干种形式,确立不同的要求或难度差异,让学生自己决定进行哪些活动,应达到什么要求。同时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效的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完成一定的任务。如:在听译林版BOOK5中TheFlyingFox这则寓言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要求说出其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或简单的一两句话,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可要求做True/False练习;对于较好但内向的学生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