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与提升策略主讲人:杨孝龙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专题来源陕西省2011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重大课题“中小学教师素质结构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学术主持人:杨孝龙课题研究的意义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师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的未来。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大背景下,摸清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现状,厘清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的核心要素,认清教师核心专业素质的提升策略对教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对学校改善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对教育管理部门改进对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题研究的方法按照课题预设的技术线路,我们以调研先行,在对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进行问卷(9大项目,65个子项目)、访谈、定量统计、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我们采取行动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我们从事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研究工作的实际,凝炼感悟和心得,同时,我们把阶段性研究成果又应用于工作实践之中,进一步提炼和检验。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要求,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上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师所受学科教育的专业背景与所从事的专业教学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图1:小学教师第一学历比例图2:小学教师最后学历比例图3:中学教师第一学历比例图4:中学教师最后学历比例高中或中师67%大专26%本科7%研究生0%高中或中师大专本科研究生高中或中师8%大专26%本科66%研究生0%高中或中师大专本科研究生高中或中师12%大专50%本科37%研究生1%高中或中师大专本科研究生高中或中师0%大专17%本科80%研究生3%高中或中师大专本科研究生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继续教育对于提升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的作用非常之大。同时,我们也发现,教师最后学历与现从事专业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完全一致的大约只占到一半(47%)。其中,文科类的最后文凭获取情况约占教师最后学历文凭的67%,即教师所受学科教育的专业背景与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存在结构性矛盾。另外,高学历中的研究生学习,全日制的比例微乎其微,普遍存在“虚高”的情况。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范式亟待更新和转型。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普遍没有因为课改的推进而发生实质性改变,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存在理念与行为之间的断裂现象。45%的教师还是一言堂的接受性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落实。70%以上的教师还没有通读过所教学科的新课标。对于合作式、探究式学习,许多老师认为是玩花样,是表演性质。对于三维目标能够清晰表达出自己看法的教师,小学居多,初中次之,高中再次之。这反映出应试教育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影响之大之深,也是随着年级上升而上升。造成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现实的教学行为断裂的原因与应试教育的大背景和落后的学校管理制度等外部因素有关,但更多的是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有关。三代课改中国教师报提出“第三代课改”的全新概念,将课程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课改:通过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实现从“低效”到“有效”的跨越,改变的是课堂结构;第二代课改:实现了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飞跃,改变的是教与学关系;第三代课改:更加强调生活内容和方式,更加关注生命状态和质量,逐步从黑板时代进入白板时代,去除教师主导、融合跨界思维,使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得以最大化。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教师学科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往往只关注向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本身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思维能力、学科价值观念的培养。小学教师有轻视学科素养的倾向,认为小学涉及的知识与能力浅显简单,不大重视更新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体系。【案例】以数学教师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