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型课堂教学下的课堂提问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无疑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巴尔扎克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亚里斯多德打破砂锅问到底!——中国俗语课堂提问是什么教是教学方法、策略是教学技能、技巧是教学行为方式学是认知策略是情绪状态是行为变化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术课堂提问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提问诊断学生学习现状1.检查学生对特定事实的回忆2.给予复习的机会3.诊断知识与技能的理解程度;方法的应用4.检验学习目标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1.启发思维2.引出对立之处、产生认知冲突3.集中或吸引学生注意力4.形成知识结构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1.激发动机与参与兴趣2.设置悬疑,激发求知欲进行情感互动利用眼神、表情、手势、言语进行交流教师明确自己的学习现状积极思维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学会构思有效表达学生怎样进行课堂提问围绕一个目标目标明确把握两个度设置梯度难易适度抓住三个基本点围绕中心抓住关键点难点分散设计四种层次导入型——以旧引新消化型——承前启后、环环相扣探究型——挖掘深度、逐层深化创造型——启发思维注意五个要素言简意赅变换角度面向全体因势利导运用对比提什么问题问题水平教师行为表现学生行为表现教师常用关键词无认知水平引导教师给出一些提示或指令学生接受提示或指令教师常自问自答鼓励教师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学生用言语或行为来应答谁核对教师检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学生表明自己完成任务情况有没有、是不是低认知水平知识、记忆教师让学生回忆只有一种正确答案的知识学生记住了这种知识,使用术语、事实和规则定义、描述、确认领悟、理解教师让学生分析、解释、概述给定的材料学生的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变化陈述形式总结、分析、改述应用教师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应用知识学生在不同情景中应用已学的知识应用、使用、运用高认知水平分析、联系教师让学生比较概念、观点和知识之间的关联学生把问题分解为几个部分,找出之间的联系联系、区分、差异整合、创造教师让学生整合已有的知识、观点、概念学生整合了各个部分,形成独特的或新的解决之法形成、撰写、产生评价、判断教师让学生做出选择或决定学生对方法、观点做出选择评估、解释、判断认知水平A班B班无认知(27.9%)(20.5%)低认知(51.2%)(52.1%)高认知(20.9%)(27.4%)提什么问题选择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和无效性问题选择性问题是特殊的封闭性问题,是教师提供备选答案,学生做出简单判断的问题,课堂中出现的大多是“是否”、“对错”类的选择题。封闭性问题是有唯一答案的问题或有标准的正确答案的问题,课堂中大多出现的是根据课文内容设置的填空式的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有许多正确的答案、或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无效性问题是不需要回答的问题,课堂中大多表现为教师自问自答式的问题。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各有特色,从不同层面使学生得到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将二者有张有弛的结合使用,学生方可在其中受益。13.30%11.90%62.10%47.70%20.30%39.70%4.30%0.70%0%10%20%30%40%50%60%70%选择封闭开放无效图3-5-2两班问题类型的比较图A班B班问题类型频次所占百分比A班选择3413.3%封闭15962.1%开放5220.3%无效114.3%总共256100%B班选择1811.9%封闭7247.7%开放6039.7%无效10.7%总共151100%提什么问题你能告诉我2+2等于几吗?你知道2+2等于几吗?还有谁能告诉我2+2等于几吗?你想起什么是2+2的答案了吗?开启封闭性问题封闭式问题的主干你……吗?你能……吗?你会……吗?你知道……吗?你有……吗?你正在……吗?你曾经……吗?开放式问题的主干什么是以什么方式怎样为什么哪些是关于你怎么知道课堂提问中需注意什么课堂提问应做到先提问后点名;先思考后回答;先讨论后结论;先学生后教师;先激励后更正。提问禁忌问题本身忌:浅、偏、深、空提问对象忌:偏食、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