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的测试命题新探考试中的阅读材料不仅是命题的媒介,也是学生阅读的对象。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一个情感熏陶、人文培育的过程。在选取阅读文章时,要注意选文的典型性,内容的选择上要求文字优美,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富于趣味性、可读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生活,这是汉语阅读的特点之一。所以,要综合考查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能力,这包括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主旨、多角度地体会、独特感受、领悟写法等。阅读题目的设计,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学段的阅读要求。题目设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拼音、字形、词语、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从文章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提出问题,检测对文章的理解及分析鉴赏能力;对学生阅读感悟、情感体验等方面的检测。低年级要选取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有趣的文章,命题时应重点检测学生是否具备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其中基础性题目,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从文章中找到答案:拓展性试题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受到启发,联系生活积累顺利完成。【题型举例】小丽的作业老师布置了作业,让大家到大自然里去找秋天,把象征秋天的东西带到教室来。第二天,同学们把自己的作业都带来了。小丽的作业却是一幅图画,上面画着一颗黄澄澄的果实。大家觉得很奇怪。小丽指着画说:“我想去摘,可是看见旁边‘爱护绿化’的牌子.就找了支笔把它画了下来。”说着,把自己的画举得高高的。老师看了很满意,说:“小丽不但找到了秋天,还懂得该怎样爱护大自然呢!”1.填空。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第()自然段写“老师布置了作业,让大家到大自然里去找秋天”。2.读短文,回答问题。(1)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老师让大家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的东西带到教室来。(2)同学们带来的作业是些什么?小丽呢?同学们带来的作业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有__________……而小丽的作业却是_____________,上面画着____________。(3)你觉得小丽是个怎样的孩子?我觉得小丽是一个___________的孩子。设计中、高年级的阅读测试题时,要包含阅读积累和阅读理解感悟两类题目。过去我们的阅读测试题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的题目较少,单项检测的题目过多。无法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建议在中、高年级阅读试题中加大阅读理解类题目的比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中年级要考查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词理解句子和文章内容的能力;高年级要通过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及其表达方法。通过这样的命题,引领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认真钻研教材,依据学段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题型举例】《生死攸关的烛光》。1.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__________(A.严谨B.严峻C.严密D.严厉)的搜查。2.“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厄运”一词在文中具体指:(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保持原意,把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那个中尉___________的态度。4.“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似乎感到德军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既又的复杂心理。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伯诺德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女儿杰奎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