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科:政治任课教师:廖老师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星期日)---姓名李光辉年级:高三教学课题阶段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第()次课共()次课教学目标知识点:考点:方法:讲练法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单元[知识要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于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为主体①基本内容和要求(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必然性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③意义: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第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④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4、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②内容: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③意义:第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④原则: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1、含义:①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②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三、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财政的两个方面。2、财政收入①形式: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发展经济(根本途径)②主要影响因素分配政策——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3、财政支出①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②分类(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4、财政收支关系①收入>支出,财政盈余②收入<支出,财政赤字③收入﹦支出,最理想的状态,但几乎不存在④财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节余;收入<支出,略有赤字;收入﹦支出(是指当年的情况)四、财政巨大作用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注意:财政政策的运用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经济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②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五、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