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三中红柳沟中学姬塬学校“学校发展共同体”八年级语文导学案执笔人:周建党审核人:三中语文组时间:2013年9月9日一、课题: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二、学习目标: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遗hái()骨gé()zhě()皱追sù()劫()难蟾蜍()陨()石携()带2、解释词语劫难:__________追溯:__________天衣无缝:________致密:__________(1、骸骼褶溯jiéchányǔnxié2、劫难:灾难。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致密:细致精密。)[导学释疑]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略)4.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5.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三、合作探究,你问我答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尤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4、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起是指哪些动物。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当年恐龙不能适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为它们同属两栖动物。)(2)如果看一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