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质量管理工作计划手术室时实施手术治疗以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也是对患者实施开放性治疗最集中的科室,因而决定了手术是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手术是护士的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护理人员素质、护理管理水平、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成效。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护理人员管理手术室的护士长必须树立“资源=效能"的管理理念,利用现代管理的手段,使各级人员的知识、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并释放出巨大的管理效能,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抓基础护理的同时,要按期组织专业性的业务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操作技术、极强的应急能力等。手术是各类人员的规范管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做好各级人员的业务培训、合理培养人才又是保证手术室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1)新入科护士培养1)制订目标计划:培养爱岗敬业思想,养成良好工作作风。掌握手术室基本专业理论及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及常规手术配合.掌握手术室各种消毒隔离技术.2)制订培训计划:指定带教老师,选择工作作风好、专业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术熟练的主管护师带教指导,制订授课计划及量化目标;由护士长、带教老师授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讲解手术室专业理论知识,制订各项工作量化目标,检查完成的情况及配合各种手术的次数。3)评估:通过一个阶段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考核、综合评议等形式作为转正的依据。(2)专业护士培养:分阶段、分层次加强手术室专科护士专业理论与技术操作规范化培训。如专科手术的配合,特殊体位的安全舒适摆放、各种器械仪器的使用、专科轮转年轻护士的带教、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以及专科器械、设备的管理等,都是培训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内容要求。(3)进修实习人员管理1)从规范仪表、规范行为着手,严格遵守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2)根据带教计划安排好带教老师,保证进修实习计划的顺利完成。3)评价考评与征求意见相结合,提高科室整体带教水平,保证质量安全.(4)其他人员的管理:包括保洁人员、护理员(刷洗器械、包装敷料)、接送患者人员、门径管理员、手术室外廊垃圾回收人员等。该部分人员是手术室人员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他们受教育层次低,无相关的专业知识,队伍不稳定,沟通及应变能力差等,但其所承担的工作却直接影响着手术室的工作质量,所以护士长应重视和加强该部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1)严格按照《手术室工人培训手册》进行培训。内容应包括手术室的基础消毒隔离知识、接送患者制度及安全管理措施、废物处理的安全管理以及手术间的清洁消毒制度、沟通技巧、服务规范等。实行定期、随机培训与考核相结合,达到《工作质量标准》的相关要求。2)工作内容实行量化管理模式,目标责任明确,分工到人。护士长及相关质控人员按照《工人工作质量标准》随时进行检查反馈.月底实行综合考评制,手术室全体护士对该部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护士长结合护士评价结果、质控小组及护士长检查结果,综合评议,确保工作质量2。手术中的质量管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相关质量要求参照第四节手术室各级人员工作质量标准。护士长根据各级工作人员《工作质量标准》对手术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和考评.3。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1)手术室的环境:清洁、整齐、安静,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在40%~60%,适宜手术治疗。层流净化手术室或者非层流净化手术室在环境管理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管理。手术室分区明确,各区要有标志.污染或特殊感染手术按不同类型分别进行隔离消毒处理,如乙肝、结核病或传染性手术,应在特殊感染手术间、负压或正负压切换手术间进行,术后环境的处理应符合规定。(2)注重手术室环境卫生学质量控制:每月定期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双手等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符合要求。(3)器械的洗刷消毒灭菌:应严格遵循《消毒技术规范》,手术器械根据其性能进行消毒灭菌,尽可能应用压力蒸气灭菌器进行灭菌,确保灭菌效果和灭菌质量。内镜及器械等处理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4)严格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