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完善保障机制VIP免费

完善保障机制_第1页
1/8
完善保障机制_第2页
2/8
完善保障机制_第3页
3/8
完善保障机制早在2012年,作为宝山区第一批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的试点学校,我们配备了专职资源教师,建了一间50平方米的资源教室,配备了部分感统设备以及教学用具。2016年起,我们参与了市教委随班就读教学有效性的项目试点研究。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基于学生个性化需求,不断调整思路,创新和完善随班就读的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融合教育的作用。接下来,通过几个案例介绍:一、基于个性化需求,拓展融合教育服务对象个案1:不是“随班生”的文文二年級的文文是个智障生,理解能力差,仅有简单的言语沟通能力,无法完成普通学生的学习任务。但是家长出于种种顾虑,就是不愿意办理随班就读认定!还有一些特殊学生,大都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他们又都不是区级认定的“随班生”,大多介于常规教育需求与特殊教育需求之间,根本不是能靠传统的“抓差补缺”来弥补这些缺陷的,像这样的孩子有10多个。面对老师的迷茫、家长的无助,我们怎么办?对策:校级特殊需求生支持机制2017学年起,我校开始拓宽融合教育服务对象,打破以往只认“区级认定”的惯性思路,弥补空白,建立了“校级特需生支持”新机制:即经过教育评估,学生只要有特殊需求就尽可能提供资源教室支持服务。为此,学校先后出台了《校级特殊需求生管理制度》、《资源教师介入校级特需学生的办法》、《资源教师及校级特需生任课教师工作量的认定》、《校级特需生学业“双轨制”考核机制》等。两年多的试行,文文同其他10多位学生都接受了资源教室服务,在任课教师、资源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对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思考:广义的特殊需求对象我们认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广义的“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其中的“需求”应该不仅仅根据医学评估来判定,而应以他的同龄人为参照的教育评估作判定,这也是体现了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于是,我们学校融合教育的服务对象,拓宽为“区级认定随班生”和“校级特殊需求生”两类。而资源教室对他们提供的支持几乎是一样的,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支持”。唯有如此,学校资源教室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融合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生命力!二、基于个性化需求,建立融合教育支持团队个案2:不会吃饭的小乐乐小乐乐一年级时因天生轻度的喉骨软化,吞咽困难,加上家长喂养不当,缺少独立锻炼,吃饭仍需要有人喂着吃,且吞咽速度极慢。但一个有着40多名一年级学生的班级,午餐时班主任往往也无暇顾及,家长一度愁眉不展。类似这种在普校中的“有特殊需求”学生在生活自理、心理情绪等各方面需求的增加,我们怎么办?对策:整合人力资源学校整合多方人力资源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支持服务,校内包括资源教师、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生伙伴等,校外包括特教专家、指导医生、特教中心教师。(如图员所示)。作为普校,我们还尝试在校内增设了1名保育员,办公地点就设在资源教室。保育员是资源教师的助手,主要工作是照顾好特需学生的在校生活,也可协同资源教师开展日常支持服务工作。于是,“小乐乐们”的问题迎刃而解。午餐时间,帮助和训练小乐乐吃饭就是保育员的工作。经过两年时间的精心照顾和训练,加上班级同学的融合协助,如今上四年级的小悦悦已经能每天自己领取饭菜,独立进食,甚至能做到“光盘”。其他类似的孩子也能得到合作团队的支持,都可以得到更好的针对性服务。思考:构建融合教育人员支持系统实践证明,融合教育的运行机制中,人员支持系统是重中之重。我校的资源教师、随班就读班级的任课教师、算得上“创新机制”的保育员,乃至校外的指导医生、特教中心老师等,构成了融合教育运行的人员保障网。当然,具体执行中,资源教师无疑是沟通的桥梁,确定时间表,设计、提供、记录服务情况和数据资源,进而按需协商、调整教育教学方案等。资源教师犹如一根纽带,串起了围绕特需学生教育教学的各个活动环节。因此,我们的切身体会是:普校的资源教师一定要做到专职专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三、基于个性化需求,设置融合教育课程个案3:“骚动”的家长微信群二年级小宇同学患有较严重的自闭症,课堂上时不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完善保障机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