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结实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开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增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开展。二、任务目标依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那么,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成立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成立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加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三、时间范围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牢牢围绕加大产业构造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整体分两个阶段:〔一〕第一阶段〔2021.4-2021.12〕。重点抓好污水处置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2021年6月底前,完全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2021年末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成立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根本框架。〔二〕第二阶段〔2021.1-2021.12〕。2021年末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抵达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根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四、主要任务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平安与环境平安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方案总投资74.07亿元。〔一〕污染防治工程。一、工业污染治理工程。依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从2021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别离不得超过60mg/L、10mg/L。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停产整治办法。二、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置工程。抓好城镇污水处置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置设施成立,尽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置能力。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置厂全数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成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搜集、运输系统。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搜集转运设施及处置场成立工程。到2021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搜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数建成垃圾搜集、转运、处置体系,根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增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21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置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抵达70%以上。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抵达723公顷。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21年,根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用水平。到202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抵达80%以上。加大城镇再生水循环利用根底设施成立力度,城市新区成立计划要纳入再生水循环利用根底设施成立内容。〔三〕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一、投资21.4亿元,实施4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进一步截留和降解入河污染物,恢复和增强小清河流域水体自然净化功能。二、2021年末前,投资2.9亿元,完成小清河〔段〕湿地保护工程,实施河口、湖滩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增加河道水面,恢复沿河植被和水生物生长,增强河道自然净化能力。3、投资1.1亿元元,实施2个水系生态林带成立工程。〔四〕防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