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诊断治疗指南护理课件•手足口病概述•手足口病诊断•手足口病治疗•手足口病护理•手足口病预防•手足口病案例分享目录01手足口病概述定义与特点手足口病定义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手足口病特点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具有自限性,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但部分病例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传染源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易感人群5岁以下的儿童较为易感,但成人也有可能感染。临床表现症状并发症发热、口腔粘膜疹、手足皮疹、口腔溃疡等。部分病例可能出现头痛、呕吐、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分型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02手足口病诊断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发病前2-3周内有手足口病接触史或去过人群密集场所。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部分病例可出现心肌酶谱异常。鉴别诊断010203口腔炎水痘疱疹性咽峡炎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但手、足和臀部无斑丘疹、疱疹。全身性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可伴有发热等症状。发热、咽痛、咽部出现疱疹,但手、足和臀部无斑丘疹、疱疹。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部分病例可出现心肌酶谱异常。采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进行病毒检测,可检测出手足口病相关病毒。部分病例可出现肺部炎症、心脏疾病等异常表现。03手足口病治疗西医治疗抗病毒治疗营养支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抑制病毒复制,缓解症状。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针对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并积极处理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的并发症。采取适当的对症治疗措施,如使用解热镇痛药、止咳药等。中医治疗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外敷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通过推拿按摩手法,促进气血流通,缓解患儿的不适感。将中药制成药膏或药水,外敷于患处,缓解局部症状。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节气血,缓解症状。其他疗法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患儿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展。心理疗法针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04手足口病护理基础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保空气新鲜,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口腔护理饭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患处,防止继发感染。心理护理建立信任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缓解其紧张情绪。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认知水平。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安慰。家庭护理隔离措施010203将患者与其他人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监测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呕吐、肢体抖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05手足口病预防疫苗接种疫苗种类接种对象目前国内已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主要有主要针对6个月至5岁的儿童,特别是3岁以EV71型疫苗和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下的儿童。接种程序接种效果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EV71型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和重症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有效减少手足口病发病率和重症病例。尽早接种。个人卫生勤洗手123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避免接触患者患者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应尽量避免接触患者,特别是3岁以下的儿童。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环境卫生家庭环境清洁定期打扫家庭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衣、晾晒。玩具消毒定期对儿童玩具进行清洗和消毒。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喝开水或经过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