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1。1材料及机具1.1.1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得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1.1。2砂: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1.1.3石子:粒径为5~40mm,且不大于1/3钢筋主筋净距的碎石或卵石,含泥量不大于1%。1.1。4水:宜用饮用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1。1。5外加剂、掺和剂:根据气候条件、工期和设计要求等,通过试验确定。1.1.6钢筋:钢筋级别、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1.1。7接桩材料:(1)焊接接桩:钢板宜用低碳钢,焊条宜用E43系列;(2)法兰接桩:钢板和螺栓宜用低碳钢;(3)硫磺胶泥锚接桩:硫磺胶泥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1。1.8机具:(1)制桩机具:钢筋调直机、弯曲机、切断机、对焊机、点焊机、电焊机、混凝土搅拌机、翻斗车或手推车、插入式高频振捣器等。(2)运输机具:大型拖车、汽车起重机或履带式起重机、垫木等。(3)沉桩机械:柴油打桩机或振动沉桩机、钻孔沉桩机、压入式沉桩机等。(4)接桩机具:电焊机、硫磺胶泥熬制及灌注专用工具。(5)其他:铁锹、铁板、台秤、胶皮管、铁抹子、水准仪、经纬仪、钢卷尺、水准尺等。1.2作业条件1。2.1制桩(1)各种原材料已经检验,并经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2)预制场地符合要求。(3)机具齐全(4)对提供的桩基布置图、桩基施工图进行会审,并进行技术交底。1.2。2运输和堆放(1)预制桩强度达到起吊、运输要求。(2)堆放位置符合要求.(3)起吊、运输设备齐备,并达到要求的能力.1。2。3沉桩(1)提供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必要时还需补充静力触探或标贯试验等原位测试资料。(2)清理地上和地下障碍物。打桩场地应平整,地面承载力应能适应桩机工作的正常运转;施工场地应保持排水沟畅通,注意施工中的防震问题.(3)施工前,试验桩数量不少于2根。确定贯入度并核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做详细的技术交底。(5)预制桩的检验资料齐全.(6)沉桩机具已全部进入现场并试运转正常.(7)已放线定位完毕。2操作工艺2。1工艺流程制桩运输堆放试桩沉桩2。2制桩2。2.1制作程序:现场布置→整平压实→制作胎膜→绑扎钢筋支模→安设吊环→浇筑混凝土→养护至30%强度拆模再支上层模→涂隔离剂→叠制→养护至70%强度起吊→100%强度运输、码放。2.2.2钢筋骨架的主筋连接宜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主筋接头的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要求,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同一截面内的主筋接头,不得超过50%;(2)相邻两根主筋接头截面的距离应大于主筋直径的35倍,并不小于500mm。预制桩钢筋骨架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项目主筋距桩顶距离允许偏差(mm)±53±3±5±510±20±10±10主控项目多节桩锚固钢筋位置多节桩顶预埋铁件主筋保护层厚度主筋间距2.2。3预制桩纵向钢筋的张拉应单根进行,以应力控制为宜,且每根张拉应力控制一致.在纵向钢筋张拉后,再与横向钢筋绑扎在一起。2。2.4制作模板可用木模板或钢模,应保证平整牢固、尺寸准确,并刷隔离剂。2.2.5制桩的混凝土应从桩顶向桩尖连续浇筑,严禁中断,振捣时应边振边抹边找平,达到内实外光。一般项目桩尖中心线箍筋间距桩顶钢筋网片间距多节桩锚固钢筋长度2。2。6预制桩制作完毕后,应覆盖洒水养护不少于7d。当采用蒸汽养护时,在蒸养后还应适当增加自然养护天数。2.2。7重叠法制作预制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与邻桩及底模之间的接触面不得粘连.(2)上层桩或邻桩的浇筑,应在下层桩或邻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后进行。(3)桩的重叠层数一般不宜超过四层。(4)桩的吊环处应振捣密实。2.3运输堆放2。3。1预制桩运输时,应用垫木支垫平稳、位置准确,叠放的层数不得超过三层,严禁在场地上直接拖拉桩体运输。运输长桩时,垫木下宜放活动支座.2。3。2预制桩堆放时,应按规格、桩号分层叠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垫木与吊点应保持在同一纵断面上,且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堆放层数不宜超过四层。最下一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加厚,或采用质地良好的枕木,以免因场地浸水、垫木下陷,使底层受弯曲作用而发生断裂。2。4试桩试桩过程中,如果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