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如何转化学困生摘要: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一直以来是令广大英语教师头痛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怎样看待学困生?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转化学困生呢?这是一个我一直都在探究的问题。关键词:英语教学转化学困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陶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到:离开了情感,离开了爱心,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把成功的教育经验,凝铸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名言,深深的启发了我。我深刻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1必须让爱化作春风,化作甘泉,化作雨露,来滋润学困生的心灵。那么,在英语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去转化学困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用爱心去维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在传统教育中,人们常把学困生当成是“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等,严重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其实,每个学生都一样(更何况是学困生呢),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时,往往会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的表现:有的会跟老师有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会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会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有的甚至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他们2缺乏爱的熏陶,使他们的心灵长期蒙受创伤,正常的成长遭到了压抑。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倾注更多的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民主、平等的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歧视,不厌恶:不当众揭短;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去融化学困生被冰冻的“心理防线”,努力在师生之间构建一座情感的桥梁。我班有个叫Z的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在课堂上爱跟他人讲话,偶尔还顶撞科任老师。但是,Z喜欢打篮球,英语单词写得不错。从多次跟他的谈话中了解到,他认为自己特别的笨,智力不如别人,老师、同学看不起他,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目光,平时也不愿意跟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不敢问3老师、同学。针对他这种思想,我主动提出跟他做朋友,对他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他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对他“投怀送抱”:用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与他交流,让他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当众进行表扬、鼓励。课后,我还安排时间,耐心地帮他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等教育,使他处处感受到“老师时时都在关心、爱护我”,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疏远”变“亲近”,英语学习成绩明显有了进步,其他科目的成绩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二、用爱心去激发学困生的上进心。学困生只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4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跟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善于从学困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心理特征,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存在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力。事实证明,学困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雕的“朽木”;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对待学困生却“情有独钟”的:课堂上能够举手回答问题就加以鼓励;单词写得漂亮、工整的在讲新课前就给5予通报表扬;单元测试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尽量让学困生品尝到受到表扬的滋味,而却忌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千万别让他们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而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做到:尽量抽时间跟学困生谈话;想方设法跟家长沟通;尽量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在赢得学困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后,接下来的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我所教的七年级一班,有个叫明的同学,我从多次跟他的谈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