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做好美术作业美术作业的设计与指导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掌握、巩固、运用知识的基本途径,同时它也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情况,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把重要的标尺。甚至可以这样说:我们的所有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绘画技法并运用技法完成完成一份优秀的作业。因此,为了让美术课堂的教学更加完善,我们有必要对美术作业的设计以及指导进行深入的思考。作业作为课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重难点,以巩固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及技法技能为目的的训练方式。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要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研究如何从实际生活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的设计作业。利用详细的讲解、恰当的启发、适时地点拨,让学生对完成作业充满信心,但是要让所有学生都爱上美术创作,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甚至达到最高境界——把完成美术作业当做一种游戏。那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针对教学实践中在作业设计与指导这个问题上的一些做法,一些经验,当然还包括很多的困惑,想就美术教学中怎样做到“因材施教”这样一个话题谈自己的几点认识。第一、“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合理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在现代的教学理论中任然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作为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研究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以学生的个性特征及个体差异的研究为背景的教学设计,更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就拿本学期去周志送教下乡的那一节课来说吧!按照计划要给学生讲授的第六册教材中的《对印版画》这一课,学生在课堂上要以《快乐十分钟》为题创作一幅吹塑纸版画,由于三年级学生是第一次使用水粉颜料,对这种材料的特点还没有必要的认识,特别是对印这种技法,不仅要学习对印的技法,还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水份干湿,我认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而吹塑纸版画,作为儿童版画的一种,技法简单,效果明显,很适合初学版画的三年级学生,这次可以将它作为过渡,在《对印版画》给学生讲授,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更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对于周至的这些孩子,课的上法自然也不能像给我们的学生那样,必须要大打折扣,因为曾经的一次农村小学送教经历,让我对这样的学校还是有一定的认识,那就是,美术课基本不上,学习材料基本不买,技法技巧基本不会,可是,选这一课的本意就是想让孩子们有机会了解一下彩色笔以外的其他美术表现形式,材料的准备上不能马虎,技法指导上也不能草草了事,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我的脑子里一直在盘算这个问题。恰好有一次在网上查看一些的优秀的学生版画时,看到了一组以花卉为题材的版画作品,构图饱满、色彩艳丽,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很强,我忽然灵机一动:这个题材造型简单,很易于低段学生表现,不是很合适那些孩子们来创作吗?选好题,也就等于有了主心骨,为了让孩子们在一节课内就能掌握对印版画的技法,完成这张作品,真正体会到版画创作的乐趣,我在自己的三年级学生里挑选二十来个画画很好的学生先在吹塑纸上画好了花瓶,在去周志上课时,我先给孩子们讲授了在吹塑纸上表现花卉的方方,请那里的孩子们照样子在花瓶里“插满”美丽的花,这样的两地合作,让我们的孩子和周知的学生都兴奋无比,创作激情不言而喻,课后欣赏孩子们的作品时,我被他们求知的热情和质朴的表达所感动,真希望他们能够像我们的孩子那要获得的更多,享受到更完整的教育。由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因材施教”是影响美术作业完成情况的一个关键因素。美术作业较其他作业的特殊性在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衡量对或错,因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都不同,即使是对同一题材的表现,孩子们的作业也各有差异。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作业设计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个原则。第二点、“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