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璀璨的明珠》评课稿时间:2014年12月2日《香港,璀璨的明珠》评课稿《香港,璀璨的明珠》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从几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与繁华,赞颂了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其内容丰富、富有趣味性。在这堂课中,我看到了李老师满怀激情地引领孩子们畅游美丽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香港,也展示了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整个课堂时间虽然掌握不够好,但李老师能够坚持自己的预设目标,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本人觉得这是一堂很成功的具有创新性的公开课,虽然教学效果不是最突出,但创新型的教学刚开始时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有时间的整改,希望李老师以后更加大胆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会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的道路上流下自己潇洒的痕迹。一、本节课亮点有:1.教学目标明确,程序清楚。从教学目标的落实来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还是很扎实的。教学中,李老师关注了字词的教学,设计“开火车”等游戏教学环节,认读词语、轮读课文、积累词句。充分体现了小学语文中段的学习目标。整堂课中,李老师按照自己预设好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不拘泥于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而是有所取舍地对文中主要的词、句、段进行了重点引导与启发。2.教师准备充分,下载、制作了课件,多媒体运用效果好。整堂课课件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可以看出教师课前很重视,花费了不少精力,下了一定功夫。因为香港离我们比较远,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体会,在教学中运用图片和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香港的繁华与美丽;还有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如,“琳琅满目、物美价廉、举世闻名、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大饱口福、璀璨无比”等词语,对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结合图片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积累。3.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李老师设计两次语言文字训练活动:第一次用“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说话,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第二次让学生找出第5自然段中的“修辞手法”。这两次的语言文字训练安排非常不错,是这堂课的一大亮点。4.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体现了少教多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李老师在整堂课中,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教师把握住了略读课教学的步骤,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香港的。教师紧紧围绕香港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读自悟”的境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李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去读、去想、去说,虽然花费了一定的时间,但在这样特定的时间段里,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掌握了某些知识点。5.注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李老师全身心投入课堂,与文本融为一体,她与文本的语言文字同欣赏。在课的结尾,当李老师让学生带着对香港的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时,还有播放音乐,大家共同欣赏时,学生很自然地流露出了爱香港、爱祖国的情感,因此,这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也就很自然地完成了。6.运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及时、有效。整堂课当中,学生多次举手,表现积极,回答问题及时、准确,李老师用“你真棒、非常好、很不错”等鼓励性语言,给予学生充分肯定与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本节课不足之处:1.忽略了本文的整体教学。李老师只是简略地带过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没有注重引导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总起段,中间的2至5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自然段的某些词句来写的。最后自然段是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的,起到总结的作用,这个教学环节也是本课最关键的重点、难点;另外,在第5自然段中学生很快找出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但我认为教师应进一步具体强调句子中的“本体、喻体”,归纳比喻词,扩充学生知识积累量。2.时间没有把握好。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