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汉语言教学的基础莫过于汉字的熟练运用。汉字的表意性和抽象性奠定了汉字的大识记难度。因此字典的熟练运用和养成习惯也就成了学生必备的完成过程。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学会了汉语拼音的使用,对具有汉语特色编排体系的《新华字典》等文字工具书的入门引导也就水到渠成。小学三四年级正值识字高峰,第一,现代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繁多、知识可谓不得不算庞杂,真正停留于识字教学的强调过程不会太多,学生识字方面的返生率很高。时常应用中错别字很多,因此对学生自查字典的习惯养成对学生的强化识记很有必要;第二,现代社会学生接触的新生事物和新名词机会大大增加,学生要搞懂搞通这些知识、运用这些名词,字典就成了学生日常生活中获得新知识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第三,现行字典的编排信息量系统而又全面,不仅仅是识字,学生还能在识字中学习到很多课堂上老师无法触及到的知识点。小学中年级学生自查字典习惯养成研究,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的现实具有深远的意义。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而言资源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识字教学除了教师的课堂教识外字典就成了学生唯一的另一个随身识字老师,这样的习惯养成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先让学生认识《新华字典》,了解它的作用。知道《新华字典》的组成部分极其用途。2.教给学生查字典识字的方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难检字笔画查字法)3.引导学生不光在语文学习中运用字典,在其他学科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记录下来,利用课余时间借助字典自行解决,并做好记录,反映在课前预习本上。4.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留心身边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告诉学生跟随父母一起进超市买东西,看商标,选物品,都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求学生用脑或笔记录下来,回家请教“无声的老师”——《新华字典》。基本方法、手段及途径:借着今年秋季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每人配发一本字典的契机,我们要求二年级以上班级学生每堂语文课必须将《新华字典》与语文书一同摆放在桌上让每个孩子认识字典,字典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作用。告诉孩子们字典不仅可以查字词,还有其他用途。逐步养成遇到课文生字先自己查字典,准确读音和字意,有自由散漫的查阅向定时定量的查阅,要求学生在查阅速度和质量上更上一层楼;还通过举办查字典比赛和汉字听写比赛等兴趣活动激发学生运用字典的兴趣;课堂中要求语文教师:(1)读新课文时,把不认识的字用笔作上符号。(2)通过字典把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注在课文中的生字上方。(3)在课文中用笔画出生字所组的词语,借助字典理解这个词的意思。(4)在看这个生字有几个义项,能组几个词。知识的学习不是独立的,各科需要融会贯通,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会出现更多生字新词,我们建议这些老师也把查字典,自己解决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也要求学生随时准备一个小本子,把不认识字词摘抄下来,自己解决;对于学生在课外我们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随时利用字典解决问题,积累生活中的字词,并做好笔记,自制生活字典。在课外阅读中,要让字典起着助手的作用。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步骤:本研究课题要求教师和学生要精诚配合,各年级教室要通力于各个环节的保质保量。第一阶段预计用三个月时间让各个年级按要求有区别的培养学生认识字典的作用和对字典产生依靠性和随手使用的能力。第二阶段预计用两个月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运用熟练程度。第三阶段用三个月的准备时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查字典比赛将字典的各种不同用途和功能较系统的对学生进行考察比赛;再开展一次汉字拼写、认读大赛,竞赛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比赛中要对学生设置门槛要超出学生的认字水平就是要让学生认不到、读不到让学生去自行解决,这样学生在竞赛场上就会自然的使用字典来解决试题中问题,这样就达到了我们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查字典的行为。第四阶段,就是再用两个月的时间各年级针对前面的工作进行补缺补差工作,课题组对各年级的情况进行验收总结。第五阶段,就是用余下的时间各个组员对自己在本研究课题中经验予以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