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学新闻阅读的解题方法(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文本主旨]本文是一篇通讯,“”报道了奖状中队战胜各种极端困难,“”“舍小家为大”家,出色完成各种艰巨任务的感人事迹。[写作特点]①思路清晰,详略得当;②点面结合,以小见大;③形象鲜明;④主题突出。九天神眼①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②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000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③“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④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⑤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⑥”下降高度!“⑦跳开X”号保险丝!⑧终于,飞机从7000余米下降到6000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⑨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2011年7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⑩……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⑪“”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⑫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⑬“‘’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⑭”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30多年、6000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第一部分(第①②段)“”:介绍奖状飞机,突出表现机组工作环境艰苦。·第①段,描写机组凯旋。·第②段,“”介绍奖状飞机的大小、飞行速度、空间、航程,重点介绍机舱的狭窄及其给机组成员带来的麻烦。第二部分(第③~⑨段)“”:记述奖状飞机的飞行经历,“”飞行团队的职业病、遭遇的险情、取得的成绩。·第③段,“”借机长之口总说奖状飞机的突出成绩。·第④段,“”“”记述奖状飞机中队的职业病:关注天气,时刻待命。·第⑤~⑧段,记述飞行团队到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镇服突发故障的经历,突出机组人员的坚定、沉着和技术的高超。·第⑨段,记述机组成员终生难忘的一次西藏航拍经历,天气极其恶劣,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