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了解课文内容。2、立足重点段落和句子,抓住文中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体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并学以致用。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悟青年画鱼的句子,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金鱼,导入新课1、欣赏金鱼,感受鱼的千姿百态。2、一条条金鱼在水中尽情地游玩,多么快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鱼儿有关的课文,27鱼游到了纸上。(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鱼游到了纸上)3、刚读课题时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课题后加“?”.4、读课题抓住题眼,读出了你们的疑问。多会读书呀!带着你的疑问,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根据自读要求自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正确,读流利。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二)检查读书效果1、认读词语花港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赏心悦目秀气举止特别聋哑厂徽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2、指名读4、7、8自然段。正音12013、5、8课题研讨课教案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三、品读“画鱼”,感悟“静静”(一)学习第7自然段,品读一丝不苟的“静”1、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青年人画鱼动作的句子。2、指名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3、圈画出青年画鱼动作的词。引导结合上下文和图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师生合作读,注读出感情。4、看青年画鱼,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师导读,多么细致认真的青年呀,他——画技多么高超的青年呀,他——6、边读边想象青年画鱼的情景。7、千姿百态的金鱼在纸上游动,你能用几个四字成语来形容一下这幅画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妙手丹青形神兼备跃然纸上)8、摘抄积累四字词语。9、欣赏这么美妙的画,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生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句话抓住了小姑娘的(语言、动作、神态)从侧面烘托了青年(画技高超)。这种侧面烘托的方法以后的作文中可以学着应用。导读“拍手赞叹道、惊喜地喊道,(生接)10、小姑娘的这一叫可谓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围观的人纷纷议论着,赞叹着,看课文插图,想象他们会分别说些什么了?(注动作、神态,可用上积累的四字成语)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一位老爷爷挤了过来,笑眯眯地说:“_____________!”一位阿姨_____________,称赞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导读,课题后加“!”:这一声声赞叹都汇成这样一句话——(指板书:鱼游到了纸上)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抵不过这样一句话——鱼游到了纸上(二)学习第8、9自然段,品读忘我的“静”青年听到我们的赞叹声,议论声了吗?从哪读出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1、第一句话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青年的。男女生合作读。2、“没有任何反应”与第七自然段哪个词相照应?读读感受。23、选词填空,区别“反应”和“反映”4、大家议论纷纷,青年为什么毫无反应?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什么事非常安静投入的。(你真是个爱读书好学生啊,你与书已经融为一体了。)5、导读。鱼即是他,他即是鱼,就像罗丹雕塑那样全神贯注。再读感受青年的专注忘我。5、读到这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你们呢?(《胸有成竹》)6、青年画鱼和文同画竹一样,闭上眼睛都能想出鱼的各种样子,请问,他画鱼的各个部位时还需不需要再走到缸边去看看?他画金鱼的各种动态时还需不需要再去观察一下金鱼?为什么?7、工笔细描也罢,挥笔速写也罢,有人围观也罢,有人惊叹也罢,他的心里只有(鱼),笔下也只有(鱼),他整个人好像和游鱼——(生接:融为一体)8、、直到太阳下山,他还在缸边画画,他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