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一课时VIP免费

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一课时_第1页
1/2
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一课时_第2页
2/2
八年级音乐学科导学案课题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课型欣赏主备人孔德慧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孔德慧授课人孔德慧授课时间第十二周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和演唱表现“爱”为主题的十一首歌(乐)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二)通过课程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三)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重点与难点:1、体验歌曲的情绪。2、分辨演唱形式。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重难点1、重点:欣赏博爱、仁爱、母爱和情爱主题的乐曲,感受真善美的音乐艺术。2、难点:引导学生在变声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3、课时安排:三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引导学生了解奥运精神。(二)欣赏学唱第24届奥运会歌《手拉手》1、欣赏录音,分析乐曲主歌和副歌的旋律特点,主歌的旋律多以同音反复表现一种平和友好的意境;副歌部分以跳近的形式较多,表现一种栩栩如生的动感和生命力。2、欣赏主创和歌手的创作简介,体会歌曲中蕴涵的民族精神。3、将乐谱翻译为F大调,用牧童笛演奏。4、随歌中的不同形式的出现自创不同的方式,进行参与性的欣赏。(三)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朗诵《欢乐颂》的歌词,再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唱和朗诵有何不同2、反复欣赏前奏,讨论前奏对歌曲起到什么烘托作用3、欣赏柏林墙倒塌时举行的由三国交响乐团和演唱家联合演出的,伯恩斯坦指挥的《第九交响曲》,感受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思想四、教材分析1、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世界音乐文化史上的巨人。1770年生于波恩,父亲是教会合唱队歌手。从小他就随父亲学习音乐。八岁开始登台演出。十一岁写出最早出版的三首钢琴奏鸣曲。1787年,贝多芬在维也纳先后师从莫扎特、海顿、萨利耶里等人。虽为时很短,但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莫扎特预言他将震动全世界。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思想给他深刻影响。此后,他终生奉共和为自己的理想,并在封建复辟的黑暗年代中,写出许多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性作品。如果说,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还只是在观察和了解社会变革中为自己今后创作作了准备,在维也纳时期.(1792—1802)也只是通过创作表明了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进一步理解;那么,从1803年开始,贝多芬开始了他的被称为“英雄年代”的创作成熟时期。这个时期,贝多芬写成以《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为代表的一大批轰动世界的伟大作品。其中有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和第三钢琴协奏曲,“黎明”和“热情”钢琴奏鸣曲,歌剧《菲德里奥》,悲剧《埃格蒙特》序曲,以及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晚年,双耳失聪,贫困凄凉。这时也正是欧洲封建复辟的黑暗年代。但是,在1824年,他以自己笃信的“自由和进步是创作的意义,也是目的”,写出了最后一部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总结了自己一生创作历程,讴歌了自己所信仰的共和理想。贝多芬晚年,贫病交加,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电风雨的夜晚。伟大的作曲家离开人世,当时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但是,3月29日贝多芬的下葬却形成一个群众性的盛大示威。贝多芬是音乐文化史上的伟大的开拓者。他的创作是他所处为那个暴风再时代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承现出了他那巨人般的英雄性格。贝多芬作品中的英雄主义气质,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加以概括。舒曼在《论音乐与音乐家》中,曾经用诗的语言概括了贝多芬在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用一百棵百年老栎树在平原上排成他的名字,或者立一座如马乔列湖的圣·保罗美奥巨像那样大的他的雕像,让他如生前那样俯视群山;而当莱茵河上的船路过此地、外国人问巨人的名字时,每个孩童都能回答——那是贝多芬,他们一定以为这是一个德国皇帝的名字。”五、作业:搜集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一课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