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①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②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③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②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突出重点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文字资料、图片材料等,运用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史料中提取信息,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难点:认识罗斯福新政内容及特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突破难点方法: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借助图文材料,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感性认识。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美国,曾经流行过这么一句话,说是:“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每次有人去旅店,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这么一句话:“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呢?”很多人都痛苦万分地说:“世界末日已经来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言论,当时的美国又发生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看看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大萧条又给美国带来了怎样的挑战与改变。(二)“黑色星期四”——经济危机的原因1.“黑色星期四”是哪一天?为什么要叫“黑色星期四”?提出问题并出示图片及资料。生:是1929年的10月24日,因为经济危机在这个星期四爆发了。这一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失去了他们的积蓄。11个金融家自杀。股票暴跌,银行倒闭。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262美元下降到22美元。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从73美元下降到8美元。师:在这之前,美国经济发展得好不好啊?他们察觉到会爆发危机了吗?生:没有,之前是“柯立芝繁荣”,没有意识到会爆发危机。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看来大家准备得很全面。一战后,美国经济呈现出泡沫堆积式的繁荣,美国人对危机没有丝毫的察觉,1928年新当选的胡佛总统还自信地说:“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然而盲目的自信就像是在悬崖边上的狂欢,一旦坠落,就面临着无底深渊。因此在当时,还出现了这样一首民谣: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2.出示史料并进行分析以下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在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期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的特点是什么?最终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材料一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材料二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