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1.创设教学情境2.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3.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4.解决数学问题5.随堂练习(巩固新知)6.精选作业二、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解析1.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洁、易懂,背景丰富,但又不那么直白,与学生已经具备的那些常识性的,不那么严格的数学见解有关,学生已经习得的正规知识能派上用场,能引起思考,能提出问题,容易导向一段发现和活动的过程。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我们课题组的几点总结:(1)把问题情境故事化,使学生乐于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把问题情境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身边,通过对生活情境的体验,从事理中明确算理。(3)把问题情境操作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感知,逐步在头脑中建立起表象,进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操作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引导他们观察——抽象——概括——表述,架起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桥梁。(4)把问题情境多变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创设争辩情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使他们在“风口浪尖”上磨练,在“实战”中提高。(5)把问题情境具备可延性,使学生乐于学习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能不断思考、不断创新。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主创新、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去思考,既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2.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只有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他们是相辅相成的,要想让学生能够准确、全面的找出数学信息,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1)识图能力的培养青岛版数学实验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图变多了。许多题目的呈现都以图或图文结合的形式代替了单纯的文字。特别是越往低年级越明显,这样的改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学生的识图能力就成了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题目意思的关键,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课题组针对教材中的图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①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再现生活情景画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相应内容的学习策略,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作为学习素材,以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画面呈现出来。例如: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的第一个例题,教材呈现了学生玩跷跷板的画面。学生叙述图意时可能抓不住重点,会像讲故事一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全说出来,教师要注意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可以在学生充分看图、交流之后,引导学生看图上主要画的是什么——画得比较大的这个物体或人有几个?一组有几人在玩?有几组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引领学生走进画面。再逐步要求学生将“数”和“物”连起来说。这样处理,不仅告诉学生看图要看什么,还帮助学生感受如何运用数学语言把看到的说出来,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方向。②依据图中文字提示,寻找所需数学素材书上很多图都配有文字提示,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对这些图的理解能力要比前面谈到的一些主题图更高。例如: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40页第3题、第46页的例题等,这类图配有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文字提示,到图中寻找所需要的数学素材。例如,第46页例题的“汽车座位”图,虽然图中告诉我们大客车有45座、中巴车有30座,小汽车有3座,但第一个问题问的只是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如果学生不能根据文字的提示去寻找图中素材,就可能求出“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多少个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