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课改课?或:面对新课改,课该怎么备?31团中学王光业备课即准备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教学计划。它具有规划性、超前性、创造性它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主要途径。它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几千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上课也要备课;说它年轻是因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短短的几年时间,当然上课也少不了备课纵观我国中小学教师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人只有几年教龄却超过了一二十年教龄的教师,有人虽然已有一二十年教龄但不如只有几年教龄的教师。有人听到领导号召认真备课就“烦死了”,有人听到领导安排示范展示就“我不行”,这是为什么呢?除了个人基本素质,参加课改培训,接受专家引领,参与同伴互助,进行个人反思等因素不同外,备课的差异应是最基本的原因。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课改课呢?我认为应备好以下几点:一、备好课程标准。新一轮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代替了长期以来被中小学教师视作教学根本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订、统一颁布的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规定了国民素养或公民素质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从而使培养目标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它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核心要素,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基本框架,从而成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第一项工作就应当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化在备课的全过程,并把与本节课有关的课程标准作为教案的首要的内容以便据此制定、实施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否则,教学目标的制定、实施和反思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备好教材分析。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分析好教材,就必须分析好本课教材怎样体现了国家课程标准,它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前后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它的主要内容、结构、特点、重点、难点以及可能联系的实际问题等,以便优化教学内容,制定实施、评价好具体的教学目标。三、备好学生分析。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科学地分析学生是重要的一环。科学地分析不同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学习基础、生活背景、成长需求的差异是科学地确定、实施、评价好教学目标的重要起点、前提和基础。四、备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课程标准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定位好教学目标,能使教学工作方向明确,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增强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全面、完整、明确、具体地制定好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要制定好过程与方法,因之是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的创新点、主导目标。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五、备好教学重点难点。所谓教学重点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本过程、基本方法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难点是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困惑。备好教学重点难点,对于提醒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点拨、引导和掌握上有重要的意义。六、备好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选择好教学方法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虽然“教无定法”,但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却是有共性、可选择的。要选择好恰当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就要从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教师个性等方面考虑,尽量让师生互动起来,让学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