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课题:《孤独的牧羊人》课型:欣赏课执教者:德阳市岷山路小学李桃选用教材:人民出版社第6册第五单元设计思路:《孤独的牧羊人》是人教版第6册第五单元的一节欣赏课,歌曲轻快、活泼,音乐非常富有感染力,深受学生喜爱。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身心迅速发展,音乐听辨能力显著增强,音乐表现能力更加丰富,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采用以下四个环节:一、完整欣赏影片里的木偶剧,初步感受歌曲风格与情绪;二、分段欣赏歌曲的主题旋律部分:a.第1段在多次聆听旋律、学唱衬词的基础上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并通过为衬词创编动作、节奏等方式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b.第2段为本课的拓展部分,运用说唱、B-box学生喜爱的流行元素和创编歌词来拓展学生的音乐体验;c.第3段为了避免单一的聆听,以提线木偶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影片里提线木偶的形象鲜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三、再次完整欣赏歌曲,学生随音乐律动,加深其对歌曲的情感体验。四、欣赏影片中《doremi》和《雪绒花》,课堂小结。教学内容:《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诙谐、幽默、活泼的情绪。2、用创编动作、节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歌曲欢快活泼、幽默诙谐的情绪,激发他们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愿望。教学难点:学习、掌握前十六、后十六节奏。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黑板、贴图、木偶教学过程:一、律动(音乐:孤独的牧羊人)1二、导入1.导入: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听听吧!2.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介绍故事背景,引出歌曲师:《音乐之声》是一部用音乐来讲故事的电影,它里面有很多首经典的歌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孤独的牧羊人》……三、初步感受歌曲1.初听《孤独的牧羊人》(播放原版木偶戏视频)师:看了之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师:这首歌曲它的曲调风格—诙谐、幽默2.聆听衬词a.师:这首歌曲中哪句话出现的最多?生:“嘞噢嘞”b.师:我再来唱一次,当你听到我唱“嘞噢嘞”的时候就轻轻的拍手,好吗?3.讲解“衬词”师:“嘞噢嘞”它没有什么具体的意思,它是歌曲的衬词。什么叫衬词呢?举个例子,大家都听过《采蘑菇的小姑娘》吧?歌中的“赛罗罗罗罗里赛罗里赛”就是衬词,它主要是用来渲染歌曲的气氛、加强语气的。4.模唱衬词四、欣赏歌曲1.欣赏歌曲第一段第一部分a.生为衬词构思动作,感受歌曲情绪师:大家一边听音乐一边为衬词构思一个漂亮的动作b.表演创编动作师:同学们起立,把你们为衬词构思的动作美美的跳起来!前面的歌词部分踏起步来!c.师:再来一次,这次我们把衬词唱出来!d.师:面对面的做,看谁做的好看!把前面的歌词也带上2.欣赏一段第二部分a.师唱25|553543|四句衬词师:考考你们,这几句也是衬词吗?b.生为衬词创编节奏师:大家赶快动脑筋,为这几句衬词编一个节奏,我在琴弹,你们跟着音乐试一试。c.生展示创编节奏d.这段衬词表现了牧羊人什么样的心情?3.一段完整感受师: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把刚才学的两部分音乐连起来哼一哼,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把你快乐的心情表现出来。五、学习第二段21.用说唱表现第二段a.师说唱表演师:牧羊人一个人在高高的山顶上放羊,但他内心并不孤独,他用他嘹亮而动听的歌声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感染了一大群人,你们听,哪些人都参与进来了?b.简介说唱师:孩子们,这种跟着音乐节奏说出歌词的表演形式叫说唱,英文叫RAP!c.学生模仿d.为学生说唱录像并观看师:再来一次,表情再酷一点!我来给你们录像!师: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说唱表演的怎么样?2.感受B-boxa.师用B-box为学生说唱伴奏b.学生学习B-box师:想学吗?给你们个我的独门口诀:“捕刺客打刺客刺客不打”c.出示节奏型××××××|××××|d.师:你们还可以想到用什么不一样的声音来‘读’这段节奏?学生讨论e.生敲击凳子练习××××××|××××|节奏,并为自己的说唱伴奏。3.生歌词创编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说唱吗?说唱的节奏感很强,我也喜欢!我还自己编了两句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