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第五周2009年9月28日——10月10日【教学目标】1、通过对“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实验探究,了解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认识横梁立着安放的道理。2、在探究中学会识别与控制变量采集和记录数据,并能利用曲线图和数据分析和解释。【教学重点】认识抗弯曲能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对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实验操作。【教学准备】1、学生实验材料: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大小的铁垫圈、实验记录表、画曲线图的格子纸,木片(竹片)、尺子。2、教师示范材料:各种矩形梁的实物模型(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一张纸条,把它放在两个盒子上面,如果在上面放一个重物会怎样?2、演示在纸条上放一个垫圈,观察纸条怎么样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不弯曲呢?拉近盒子的距离行吗?加支撑物呢?二、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1、推测增加纸的厚度,会不会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怎样检验我们的假设?2、出示1号、2号纸条,研讨实验方法。实验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实验改变的是哪个条件?弯曲程度怎样保持一样?怎样表示抗弯曲能力的大小?3、学生分组实验,家世巡视指导。(1)提示:纸的厚度用粘在一起的张数表示。(2)先预测后实测。4、汇报交流,并谈谈做了这个实验后有何感想。5、引导预测3号纸可以放几个垫圈,交流如何预测。6、实测3号、4号纸的抗弯曲能力。7、汇报交流。三、绘制折线图并分析1、出示统计图:横向表示纸的厚度,纵向表示垫圈的个数,请大家把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用折线的形式画下来。2、学生绘制折线图。3、展示与交流后你们有什么发现?4、小结: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增加纸的厚度能显著提高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四、联系生活实际1、像纸这样的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较差,如果要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应该怎么做?2、在建筑中为什么要采用厚度很大的横梁?3、欣赏图片后,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横梁大多实立着放的还是横着放的?能否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其中的道理呢?4、课件演示后,请大家用手折一折尺子,看怎样折尺子不容易弯曲。5、交流。五、小结、延伸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2、提高材料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材料的厚度要需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如果提倡节约材料,那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请大家课后去研究。教学后记我认为这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把握好控制变量。因此,在学生做实验之前,给出时间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好研究计划,再通过全班交流的方式完善实验计划。力图使学生在实验之前明白什么条件需要改变,那些条件应该控制不改变(两个架之间的架空距离应保持不变;架子的高度要一样;纸条的长度要保持不变;垫圈要一样;垫圈放在同一位置等等)。只有这样我们获得的实验结果才是准确有效的,才有说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