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摘要专业信息素养作为高层或者深层信息素养教育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是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并分析大学生专业信息素养现状及主要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关键词大学生;专业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abstractasanimportantcontentofhigh-levelordeepen-levelinformationliteracyeducation,professionalinformationliteracyhasbeenaweaklinkallthetime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basedonasurveyofundergraduates,thestatusandmainfeaturesofprofessionalinformationliteracyofstudentswereexploredandanalyzed,andcorrespondingrecommendationsandstrategiesareproposed.keywordsundergraduate;professionalinformationliteracy;informationliteracyeducationauthor’saddresscollegeofeconomics&management,henannormaluniversity,xinxiang,henan,china4530071前言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素养不仅已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作为探索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规律新生力量的大学生,其信息素养决定了人类发展的未来。我国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普遍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逐步在教学计划中增加相关内容与课程,并在培养的过程中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也取得一些重要的成果。但这些培养方案或实施办法基本都停留在基础信息素养教育(基础层次)和通用信息素养教育(通用层次)[1]上,而对如何将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提高到专业信息素养层面上的研究甚少。只有提高大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能力,才能够使其准确评价所获得的信息,通过去伪存真,将真实、可靠、有用的信息与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融为一体,提高其未来的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为探讨大学生专业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笔者以河南师范大学经管类专业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专业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与结果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大学生专业信息素养的有效措施。2大学生专业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分析被调查的对象为大四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均已接受过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学习。调查问卷主要针对专业信息获取、专业信息鉴别[2]和专业信息利用等问题进行设计。通过调查研究和与学生进行讨论,发现在校大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能力普遍低下。在专业信息获取方面,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课堂学习与交流”获取专业学术信息是学生首选,约占99%;80%的学生经常使用学校“图书馆印刷型文献”;30%的学生使用“图书馆电子数据库”;仅有25%和8%的学生会使用“学术论坛”和“专业网站”;另有10%的学生会采用“其它方式”获取专业信息,如“自行购买专业书籍”“观看电视财经类节目”等。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图书馆馆藏资源,特别是印刷型文献。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多途径检索文献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要的专业信息。由于图书馆有限的资源及各学科专业采购的相对平衡,其承载特定专业信息的完整性是极其有限的,必须依靠电子数据库资源和相当的馆外资源作为补充。虽然很多学生已经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但其对本专业的主要电子信息源及特点还不是十分了解,缺乏把专业知识与信息检索方法和途径相结合去高效获取信息所必需的技能,专业信息收集过程盲目且低效。在专业信息鉴别,如有效识别信息真伪、对错以及这些信息有用无用方面,有80%的人听从专家评论或推荐,60%以上通过“判断信息发布机构或作者背景”来鉴别,有50%的人会“向老师、同学请教、核实”,只有低于5%的人“不做辨别和判断”。结果显示,在对专业信息鉴别方面,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采用正确的方式。显然,掌握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对专业信息进行正确评价判断的前提,由此可见专业基础知识在信息素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在专业信息利用方面,35%的学生能将接触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记忆”,但将近80%的学生“信息积淀贫乏和信息利用不充分”,即获取信息时急功近利,常常是为了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才被动地去图书馆进行选题和收集信息,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