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内心的切实需求龙泉市第一中学蔡三芳13666577353【内容摘要】:针对目前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喜欢用“热门话题”作为教学材料,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内心的切实需求,这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大降,学习效果较差。本文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深入调查、分析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在努力探索学科知识技能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点,从而在课堂上达到点燃、满足、提升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学生需求教学材料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材料上普遍存在问题:教师一味地“赶时髦”,喜欢把一些热门事件作为课堂教学材料,而大大地忽视了学生的切实需求,结果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较差。从这个现象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因此,笔者深入调查、分析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努力探索学科知识技能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点,从而在课堂上达到点燃、满足、提升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一、对学生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本校机房里对自己所任教的98名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详见附表一),调查结果表明:在信息技术课中,91%的学生喜欢最贴近自己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5%的学生喜欢当今社会比较热门的一些内容,4%的学生没有想法。如图1所示:图1:信息技术课----学生实际需求的问卷调查统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接触贴近自己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时,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更有学习兴趣,上课注意力也非常集中,这样就能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些内容,也更了解所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能够达到1学习的较高境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实际需求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二、学生实际需求的重要性以往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不会想学生的上课态度是否热情,不会想学生主动参与度如何,不会想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总是忽视了学生内心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事实上,学生内心的实际需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是不断地产生需求、满足需求,又产生新需求的过程,学生只有从内心的实际需求出发,主动投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要尽量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地设计,科学地处理,以理性的思维去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才能使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口味。三、在知识与需求间找到结合点正因为学生实际需求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努力寻求学科知识与学生学习需求间的结合点,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学生的实际需求上,改变过去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不顾学生感受的做法。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作为教学材料,把书中的知识点与学生内心的实际需求有效地融为一体,当学生学习的时候,就很自然勾起自身的体验,全身心投入课堂,所学信息就更能保持长时记忆。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学生对自己周边的事物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挖掘教学材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引导他们及时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现实问题。【教学实际一】:图像处理的好帮手---PhotoShop教学设计思考:这节课上课内容肯定离不开图片,在选择图片上就非常有讲究,如果始终围绕学生自己新鲜出炉的照片(课前刚拍的照片)作为教学素材来贯穿整堂课,那么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始终高涨。2【教学实际二】:Excel的数据统计、排序教学设计思考:以本年级每个班级的近视眼人数作为这节课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排序,让他们尝到学有所用的快乐。2、将课本知识点迁移到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点上把课堂中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生活实际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