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成绩之我见作为老师,我们要想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必须进行一些技巧性的探索与尝试。虽然成绩好的学生不代表综合素质就一定高,但综合素质好的人其一定成绩一般不会太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绩与素质之间有很高的正相关。从辩证的角度上看,其实应试教育中出来的高分也是一种“高素质”。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应该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对饱满的教学理论积累,以及较为厚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积淀。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份思考,而且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面对着各种形式的抽考、竞赛,这些不可绕行的逼迫与无形的压力,使我们被动地去实践,尝试如何让学生提高应试素质,如何在考试中立于不败,鹤立鸡群。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我有着这样一些有益的做法,仅供参考,有待商榷。一、立足长远,抓好眼前无论哪个教育家,有着怎样成功与辉煌,这些教育家的成功做法只能借鉴,而不能“克隆”,不能不加润色的“迁移”,一定要抽象出其做法的合理性。概括其背后隐藏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应把握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又更要关心学生在自己手中,在自己教导下这一年甚至这一学期的进步情况,一定要抓好眼前。在未来发展和目前进步两者间徘徊时,我一般是选择后者,又不能放弃前者,不能也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与实践投入到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人文素养的打造上去,因为那两个目标是个系统工程,是长期一致的影响或者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甚至初中之后的整个教师群体的共同一致的教育追求。非一朝一夕所能养成,如果能坚持下来了,好不容易建立了某种好的习惯,一旦换到别的老师手中,又提出另外一种要求,又执行另外一种理念,那么这个“链条”的脱节,是教育工作的一大失败,一大缺憾。有的时候,我们是需要“妥协”的,而且这种“妥协”是积极的让步,而不是彻底的放弃,不应该一味的只是应付考试,该如何要求学生,我总坚持着贯彻“求乎其上,得乎其中”的目标意识。二、结合性格、弥补不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我自己的性子较急,做事容易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在教新知识我尽量综合运用我掌握的所有的东西,让我的所有能量在课堂上尽可能全部爆发出来,充分结合所有知识、所有技能以放大教育的效果,但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弱点,这些弱点如不加以弥补,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常比别的老师早到校,早进班,我常常一进校就有许多“好事者”第一时间向我报告学生作业中这样那样的问题,然后我借此翔实的素材,发现自己的激情四射之后还有哪些地方讲得不够到位,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误,我第二天会针对问题进行分层分类的指导,我始终坚信:自己的教学不是最完美的,但追求完美应该是我不懈的教育追求。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我坚持区别对待,属于自己的失误,我下次课前一定敢于剖析,甚至当堂认错,属于学生的问题,我一般会耐心地请他(她)自己去寻找自己的错误的原因。比如有的同学在抄4遍单词同时,第一、二遍都对了,三、四遍却错了,我就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错误,以后该怎样避免?这样也暗合了赫尔巴特所说的“教学具有教育性”而这种教育性又有利于后继的学习。三、重视反馈、形式多样很多时候,教师的苦口婆心换来的却不一定是尊重与理解,我常把试卷和作业作为与学生交流的有效平台。比如“你这次考得虽然不好,但比起以前进步多了,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的过去比,再多努力一些,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考得更好,在作业上和试卷上这两种媒介上下功夫,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试卷上的分数往往对学生的刺激最直接,我们不要拘泥与口头与学生的交流,书面语言的交流有时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心灵震撼,同时也利于师生间情感的培养,老师会觉得老师对他的关注,对他的期待,对他的尊重与理解,并进而获得了情感的支持,会把自己的进步作为对老师的汇报与感恩。四、大胆放手,以生为师我们老师的教学指导往往是带有成人特色的,我们的语言不可能“褪尽繁华”,总有成人的痕迹,在教学中我常让学生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单词的,你是怎样分析这个句子的,把你的方法或者经验讲出来,让大家分享一下。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