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中国近代化探索之中国近代化探索之戊戌变法学习重点•1、维新变法的背景•2、维新变法的序幕•3、维新变法的准备•4、维新变法的内容及与洋务运动的对比•5、维新变法的结果、性质及其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1896年,谭嗣同)一、背景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二、序幕:公车上书时间时间地点地点代表代表目的目的结果结果1895年北京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迁都、请求变法图强失败。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三、准备:舆论宣传1、立学会: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议论时政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2、办报刊: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梁启超: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严复:《天演论》用达尔文进化论阐述变法主张——变则强,不变则亡说一说: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人士还举办了哪些活动?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以自强保种。启蒙思想家——严复作用:1、启发民智、制造舆论2、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3、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如何劝说光绪帝进行维新改革呢?四、戊戌变法光绪为什么支持变法?1.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2.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3.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明定国是”诏的颁布,不仅表现了光绪帝变法的决心,也拉开了震惊中外的“百日维新”的序幕。。1、开始的标志:光绪帝颁布诏书开始变法类别颁布的新法影响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军事方面P104资料1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2、百日维新的内容1898.6.11-1898.9.211898.6.11-1898.9.211898.6.11-1898.9.211898.6.11-1898.9.21P104资料1P104资料1P104资料1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戊戌变法的措施是否全面体现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没有,它没有涉及设议院的主张,没能触动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很不彻底的为什么没有涉及设议院?光绪帝并不同意改革政体;维新派力量相对较小;维新派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等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大清国慈禧皇太后五、变法的结局: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劻荣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9月中,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凯出卖。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失败。戊戌政变时,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