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30《我是什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新桥小学王雪平教材分析:《我是什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是一篇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相结合的优秀教材。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能力。全文共五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讲了水变成汽、云、雨、雹子、雪的不同形态;第三段讲了水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的情况;第四段讲水给人们带来的利弊;第五段用问句的方式与课题照应,并激励读者找到答案。全文用小朋友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谜语。学情分析:这是一个谜语故事,学生对课文很感兴趣。但在学习的课文中,学生对水的不同种形态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要通过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动画中学习知识、快乐消化。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度,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进行了朗读方法指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以达到快乐朗读。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借助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云、雨、雹子、雪等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以及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练读,以读代讲,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2)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3)继续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个性化朗读和表演朗读,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懂得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懂得合理利用水资源。教学资源:课件、图片、头饰、轻音乐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学法指导:复习字词,提高字词的重现几率,巩固学生记忆)简单流程: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会多种变化,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好朋友,它是什么?2、师:对了,它就是水娃娃,(板书课题)水娃娃看到小朋友们聪明又能干,这节课又来了。你们还想了解她更多的信息吗?先看看大家还认不认识昨天学的字宝宝!3、出示生字卡片:(出示课件一)漂浮碰到雹子暴躁灌溉机器淹没庄稼冲毁灾害指名读、开火车读(这样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整体上复习课文的字词。)过度:师:大家把字词读得这么好,一定能把课文也读得很好。(通过整体的回顾能更好的和第一课时相衔接。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读感悟。)环节二:初读课文,启发思考:(学法指导:通过质疑启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1、请五个学生分段读课文,及时正音。读完后出示谜底:水2、师:谁知道小水珠都变成什么呢?又是怎样变化的?环节三: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学法指导:通过抓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课文)(一)、学习一、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小组展示读。2、解惑:小水珠都变成什么呢?又是怎样变化的?(出示课件二:有“汽、云、雨、雹子和雪”的插图)3、交流讨论,指名汇报。师相机板书(可以用图片代替文字)4、分角色读第一段。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什么时候穿白衣服?为什么要穿等)5、做动作读第二段。(出示课件三:填上“落、打、飘”动作词)问:为什么要用这几个动作词?6、把黑板上的图片按顺序摆摆(配上太阳、风)(这样的设计是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用词准确,丰富词汇。另外以问启思,讨论探究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渡:师:水就是这样,被太阳一晒就变成汽,再变成云,变成雨或雹子或雪,回到地上再次变回水,不断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