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本课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4、说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难点: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二、说教具多媒体、实验器材、导学案三、说学生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四、说学法实验探究式五、说教法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新课导入→确定目标→课内导学→尝试诊测→课内探究→达标测评六、教学过程导入:教师:雪花是怎样形成的?学完本节内容你将找到答案。课前预习: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实验名称:探究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实验器材:烧杯(两只)、热水、冷水、试管、固态碘注意事项:1.千万不要打开试管塞,因为碘蒸气有毒。2.不要用手直接触碰热水,以免烫伤。)实验目的一:探究固态碘是否可直接变为气态实验步骤:1.实验前拿起试管,观察试管中的碘,为_____(填物态)____色的晶体。2.将试管放入热水中,轻轻摇动试管,发现紫色的固态碘逐渐_____(填变多、变少);试管中开始出现____色的_____(填物态)碘,但整个过程中,未发现_____(填物态)的碘。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由此可得,固态碘_____(填是否可以)直接转化为气态碘。这种现象叫______。实验目的二:探究气态碘是否可直接变为固态实验步骤:1.观察浸没在热水中的试管,观察试管中的碘,里面有____色的____(填物态)碘。2.将试管迅速放入冷水中,轻轻摇动试管,发现紫色的气态碘逐渐_____(填变多、变少);取而代之,_____(填物态)碘逐渐增多,在整个过程中,_____(填有或没有)液态碘产生。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由此可得,气态碘_____(填是否可以)直接转化为固态碘。这种现象叫______。交流与评估:1.在升华实验中,为什么要给试管加热?不加热行不行?由此可以推测,升华为____过程,凝华为____过程(填吸热或放热)。2.在碘升华的实验过程中,若将水浴加热改为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有什么样的好处与不足?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一练:1.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出物态三角并补充完整:(写出物态变化及热量的变化)4.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