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八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导学案编号:01使用时间:班级:学号: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导学案第周第课时课型:新授课编写人:李艳审核人:执教者:【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学习目标】1、知道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2、了解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3、了解佛教兴起与传播;了解古代印度种姓制度;4、掌握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体会文明古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课前预习】1、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有哪些?各自发源于哪些大河流域?这些文明古国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文化遗产?2、什么是金字塔?它的建造过程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4、古代巴比伦王国何时建立?世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是什么?5、下图是根据婆罗门祭司编造的故事绘制的。图中的人物的等级名称分别是什么?哪些是统治阶级?哪些是被统治阶级?6、佛教由谁在何时创立?教义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很快发展和传播?【课堂探究】阅读课本p93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解释各条材料的含义。2、材料一和二体现了什么原则?材料三中自由民的奴隶和自由民之子谁更受法律保护?从中你得出《汉谟拉比法典》实质是什么?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的种姓制度实质又是什么?12014—2015八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导学案编号:01使用时间:班级:学号: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预习检测】1、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更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A金字塔B佛教C《汉谟拉比法典》D象形文字2、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按种姓制度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哪一等级()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3、2011年4月17日,在南京栖霞寺,释迦牟尼佛真身顶骨舍利、感应舍利、诸圣舍利等佛教三宝首次共同供奉。佛教创立于()A.公元前6世纪B.公元前3世纪C.1世纪D.7世纪4、某考古队从非洲出发,自西向东考察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他们要先后到达()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两河流域A.①④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③②①④【学习小结】1、文明古国发源地文明形成时间文明象征共同特点①②2、佛教的创立和概况【课堂检测】1、宁宁编写了一部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A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B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C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办案D吠舍在农田里劳动2、“Aneyeforaneyeandtoochforatooc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所确立的惩罚方式。这部法典诞生于()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中国3、“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不一扫而光。”该教义出自()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4、被同归为“古代东方文明”的古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文明有其共同点,其中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是()(1)都发源于土地肥沃的大河流域(2)都采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3)都有伟大的建筑工程(4)都属于农业文明A、(1)(4)B、(3)(4)C、(2)(3)D、(2)(4)5、下列对印度等级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A.等级之间界限森严B.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C.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D.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导学案答案【课前预习】2、它反映了埃及人的智慧和力量,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同时它反映埃及法老的生死观和价值观,是埃及奴隶主压迫奴隶的见证。22014—2015八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导学案编号:01使用时间:班级:学号: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3、埃及文明形成的过程:尼罗河---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定期泛滥---水土资源---灌溉农业---古埃及诞生---灿烂的文明。意义: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古埃及文明。尼罗河不仅给下游带来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更给人们带来有利的生存条件,使他们能从事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