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一:(登记表)河东区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参评论文学科代码:K学校编码:C11论文编号(评审组填写):1论文题目:传承美德润物无声内容摘要:关键词:作者单位:作者姓名:邮编:联系电话单位:手机:附表二:(封面)河东区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参评论文学科代码:K学校编码:C11论文编号(评审组填写):1论文题目:传承美德润物无声内容摘要:关键词:传承美德润物无声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举世标榜的传统美德,具有优秀的文明礼仪传统习惯,怎样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实现我们富民强国美丽中国梦?近几年来,一些中国公民的旅游陋习,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中国人”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广众脱鞋脱袜、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纠纷恶语相向……9月22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从网上征集的10类“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以上行为全部榜上有名。泱泱礼仪之邦,何以在最基础的礼仪方面出现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到汗颜,更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一份责任!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文明、健康、温馨向上的教育环境,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文明素养。3-6岁是孩子个性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是一块纯净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在人的素质中,一个极重要的元素就是气质。气质,在《辞海》里释为: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风格以及气度。一个人的气质是内部修养、外在的行为谈吐、待人接物的方式态度等的总和气质是文明礼仪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最能看出他的气质。气质是可以塑造的,它的可塑性意味着,每一个人,尤其是幼儿的气质是可以塑造的,我们应该有意培育幼儿人格的完美,气质的完美,给孩子以美好未来。我们在专家的引领下,成立了幼儿气质提升园本课程研究小组,开展积极的园本课程研究活动,从教育要立足幼儿一生的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而奠基的角度出发,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有自信、懂感恩、爱读书、会自理、讲诚信、会合作、懂礼仪、守规则等品质素养,形成幼儿内外兼修的良好气质。通过认知、明理、激情和导行,引领幼儿做气质优雅、人格健全的好孩子。将气质教育与促进幼儿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孩子的文明素养,把培养每个孩子的好身体、好品质、好习惯、好性格作为育人目标。一、幼儿气质提升教育内容的确定为了把握好幼儿气质提升教育内涵,探索气质的外显教育,在专家引领下,我们开展了认真的理论学习和研讨,总结出幼儿气质培养的主要方面包括:第一,幼儿基本气质培养。它涵盖了优美动作好气质、礼貌用语好气质、干净卫生好气质、儒雅举止好气质等四方面。“头容正、肩容平、背容直,面宜和、容宜庄、衣宜整,言语雅、举止雅、做事雅,手必净、发必理、身必洗”。这些生活中基本的坐卧行走姿势和要求,教师们用诗文的形式概况出来,幼儿通过学习诵读诗文感受基本气质的含义。教师还设计了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例如,在进行主题《我是文明礼仪小标兵》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早锻炼、坚持出满勤。儿歌《你真棒》《礼貌用语要记牢》《举止文雅》《洗小手》等,教育幼儿行、走、坐、卧有正确的姿态、待人接物有礼貌、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达成一个个细化的可操作性的目标,促进幼儿行为气质提升。第二,幼儿在家庭中气质培养。它涵盖了尊长礼让显气质、自己做事显气质、好客之礼显气质、文明交往显气质等四个方面。“讲敬孝、讲仁善、讲礼貌,要自信、要谦让、要诚信,自己事、自己学、自己做,会交往、会礼仪、会合作”。这是幼儿在家气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我们通过《捶背》《小书包》《客人到》《做客》等儿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气质。我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