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五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15.4温馨提示: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4页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5-8页为非选择题,共50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各题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按题号顺序填在第4页下面的表格里。1.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从右面两幅图片读取的直接历史信息是A.聚族而居B.原始农业C.贫富分化D.采集狩猎2.电视连续剧《封神榜》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的军队,纣王自焚。这反映的是A.阪泉之战B.牧野之战C.盘庚迁殷D.平王东迁3.某同学利用右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B.西周推行分封制C.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4.某地广告词:“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是兵马俑的故乡”。“这里”是指A.陕西西安B.河南洛阳C.江苏南京D.甘肃敦煌5.下列文化成就中,被人们赞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A.东汉的“蔡侯纸”B.祖冲之推算圆周率C.王羲之的书法D.顾恺之的人物画6.王谠在《唐语林》中记载:“……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这称颂的是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7.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对这一巨大变迁的原2014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因分析,错误的是A.北方因游牧民族不断侵扰等原因,战乱频繁,而南方较少战乱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C.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D.中国古代多数时间定都江南,政治地位重要8.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A.郡县制度B.丞相制度C.行省制度D.科举制度9.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若为这个年表确定一个主题,最为恰当的是1653年顺治册封“达赖喇嘛”1690年康熙帝亲政,击溃噶尔丹叛军1727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1762年乾隆设立伊犁将军A.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B.抗击外国侵略成绩卓著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政权并立与闭关锁国10.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经和中国打了三次仗,一次是“全仗”,其余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全仗”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标语、口号折射出时代的特征,浓缩着历史的意蕴。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B.南昌起义C.台儿庄战役D.解放南京12.推动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战关键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13.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l: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A.优先发展运输、邮电B.优先发展重工业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14.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导致从B到C急剧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中共八大决策失误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2014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严重失误D.“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15.“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赞颂的两位领导人是A.孙中山、毛泽东B.孙中山、邓小平C.毛泽东、邓小平D.江泽民、胡锦涛16.按照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20世纪有两个辛亥年,其中一个发生了辛亥革命,在另一个辛亥年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尼克松访华D.中国加入WTO17.《财富》杂志曾于1995年预言“香港将死”,但几年后它的编辑总监却称香港为“活力之都”;2006年,澳门也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