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探析贺伟1李艳文2【摘要】本文对大学生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具体表现进行了阐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关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所在高校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大学生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一些建构模式,希望能对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关键词】人本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2011年5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而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对于大学的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要注重以人为本。杨叔子先生曾说过“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贯穿于各方面及其始终”。3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是在青年学生这一群体上,而对于学生个体的关注很少,尤其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较少,这与我国教育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随着高等教育方法的不断改革创新,人本主义教育理念逐渐成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主旋律。一、大学生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人本思想是一种主张以人为本的思想,它重视人的精神生活,重视对人的理解与关怀,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心智的驱动力。教育的人本思想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它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人格,在教学管理中把学生当作平等交流的对象;在工作中,不要压制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要激发并提升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第二,要理解学生,建立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管理方式,做到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需,把学生的需求和利益诉求作为工作的核心。第三,要关爱学生,要热爱学生工作,熟悉、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但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爱护学生与严格管理的关系,不能无原则的袒护与迁就,否则反而是对学生的伤害。最后,要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鼓励学生通过正当手段追求个人权益。高等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目的是通过学校的系统教育,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改善人的思想行为,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因此必须把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大学生看成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性格特点的个体,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从而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关怀的原因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树立了“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的理念,但在一些工作的层面,还缺少应有的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还没有形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习惯,还存在着轻视个体认同、轻视情感关怀的情况,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贺伟(1967-),男,辽宁铁岭人,副教授,辽宁科技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研究方向:大学生信仰、情感教育;大学生行为学。2李艳文(1968-),女,辽宁铁岭人,副教授,鞍山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3、杨叔子.是“育人”而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1,(2)。1、在教育体系上,重视社会需求,轻视心理认同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历史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常常被作为一种政治工作,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功能,忽视了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总是把有关政策或文件规定等外在因素作为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模式的标准,以此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然后以此为准绳来检验和衡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4在我国,教育者一般是用设定好政治理论来作为教育模式,轻视了对个人需求的重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舍弃了个人的兴趣特点,忽视了对人性完善、对人格的尊重上,教育体系基本上脱离了学生的个人生活实际。这样的说教千篇一律,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引发共鸣,有些教育体系的设定甚至引起了学生的反感,最终影响了教育质量。2、在教育模式上,重视施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