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和医用织物处理一、环境消毒(一)室内空气清洁与消毒遵循原则:应严格遵循《医院空气净化隔离规范(WS/T368-2012)《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511-2016)《空气消毒剂通用要求》(GB27948-2020)《医院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WS488-201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WS396-2012)和《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和夏季空调运行管理与使用指引(修订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74号)等文件要求。1、在建筑设计中应结合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合理配置新风系统、回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建立上送风下回风的气流组织,有效降低诊疗场所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气溶胶浓度。2、可选择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进行有效空气交换,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宜选择在中央空调通风系统中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或在回风系统中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室内也可配置人机共存的空气净化消毒机;有人情况下不能使用紫外线灯辐照消毒和化学消毒,可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3、隔离病房开窗但保持门常闭,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必要时使用机械通风(如风扇等,患者所处环境处于下风向,切勿将污染空气吹向非污染区)加强空气流动。4、负压隔离病房,在保证有效换气次数的前提下,不必额外增加空气消毒措施。在患者出院或转科后,对腾空的负压病房做好环境物体表面终末清洁与消毒的基础上,如有洁净系统可连续开启通风机组自净1小时后使用;如无洁净系统,可使用过氧化氢汽(气)化/雾化等空气消毒设备进行空气消毒(确保在无人的情况下方可实施)。5、化学消毒剂汽(气)化/雾化消毒应在无人情况下使用,可选择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按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6、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所处室内空气的清洁与消毒。(1)当发现有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时,在患者离开该环境后,应对患者所处室内环境进行通风与清洁消毒。(2)疑似或留观患者应单间隔离,并通风良好,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也可采用人机共存的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可用紫外线等对空气进行消毒,用紫外线消毒时,可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到1小时以上。(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将患者安置到负压隔离病房。(4)终末消毒,可使用过氧化氢汽(气)化/雾化等空气消毒设备进行空气消毒。7、门急诊、呼吸内科、CT室、感染内科、感染管理科、CT室、X光室:可采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每天2次或紫外线(无人状态下)照射30分钟以上,每天2次。8、注意事项。(1)注意诊疗场所的气流应从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2)选择的空气消毒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并按照使用说明。(3)注意人员保暖(二)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和消遵循原则:严格遵循《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GB27952-2020)《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2)《关于全面精准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95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等文件要求。1、感染防控要点。(1)加强日常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工作,消除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的传播隐患。(2)按照单元化操作的原则,强化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3)严格执行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应先去污,再实施消毒;消毒可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4)物体表面擦拭宜采用有效消毒湿巾,也可使用超细纤维抹布;地面清洁消毒宜使用超细纤维地布;清洁工具做到分区使用,保持清洁工具清洁与干燥,宜集中机械热力清洗、消毒与干燥。使用过的或污染的保洁工具未经有效复用处理,不得用于下一个患者区域或诊疗环境,防止发生病原微生物交叉污染。(5)预防消毒与随时消毒相结合。医疗区域预防消毒至少1次/天,中高风险区域至少2-3次/天;有明显污染随时消毒。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2...